父母「出钱帮一把」,好意竟变亲情战役?当「照顾」变调,子女日渐疏离:没人喜欢接受绑着条件的爱

时间:2025-07-06 10:42:05点击:11时尚

作者 : 王圣华/任林教育基金会谘商中心所长

图片 : Shutterstock(示意图非当事人)

当「照顾」成为「照我说的来顾」,关係就容易失衡,当我们愿意放下「只要照我的才是幸福」的信念,开始倾听孩子的期待,你会发现,孩子会更愿意回头听你说话。你给的,不只是金钱的援助,而是让孩子学会怎么在生活里,依然感受到你的爱。

「只要照我的,才能幸福。」这句话,你是不是也曾经在心里悄悄说过?不是要控制他们,也不是不愿意放手,而是怕孩子吃亏、怕他们走错路。

尤其当孩子结婚成家、準备买房,你明明愿意出钱帮一把,却发现他们选的房子完全不是你理想中的样子:地点偏了、格局不好、风水不对,甚至连社区安全你都不放心……

「你们选的那间,我不是很喜欢」

「你们就是太年轻不懂,妈妈是为你们好!」

你提醒了、也建议了,甚至说:「妈妈可以帮忙出钱,但这间房子真的不适合。」结果孩子不但没听进去,你们的关係甚至开始变得更远。

你心里委屈又气愤:我这么辛苦,愿意帮忙,他们怎么可以这样?

没人喜欢接受绑着条件的爱

家长绝大部分其实真的不是恶意控制,而是可能太习惯用「照顾」的方式来表达爱。

孩子从小到大的食衣住行育乐,全是妈妈一手包办。你细心、尽责的建立了「我懂、我替你想」的爱之模式。但当孩子长大、结婚、开始选择人生方向时,你的「照顾」若还停留在「照我说的来顾」,被照顾的孩子就会感受到不信任,被否定,以及被控制的感受。

当妈妈还在「主导者」的位置,但孩子已经想要成为「自己人生的领导者」时,冲突就必然会产生。其实这个也很常发生在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当我们习惯用「帮忙」来表达爱时,就可能会产生挫折。赞助买房,本意是出于爱与支持,但如果背后藏着条件与控制,那这份帮助就变了质。

你想的是:「我不就是多提几个建议吗?我也是出钱的人,当然可以有意见。」孩子感受到的却是:「原来妈妈的爱,是要照她方式才有资格接受。」

于是,金钱变成权力的象徵,亲情变成谈判的战场。

原本的一句:「妈妈可以帮你们一把」,最后却成了:「你们如果不听我的,那我也没办法。」

孩子不是不懂事,拒绝是长大的历程

婚后的两人关係,需要靠自己协调、面对、选择。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是要否定妈妈,而是想练习做主、练习面对后果。

有些妈妈会感到受伤:「难道我说的都不重要了?」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角色的转变:你从过去的主导者,变成支持者;从照顾者,变成陪伴者。

而孩子则逐渐长大着。

我们可以把爱放在关係里,不放在条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