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现代医学中并没有宿便的概念。宿便与肠毒都只是臆想,并不符合科学事实。
清肠排毒法,先谘询医生
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各种养生、保健方法层出不穷,「清肠」就是其中很流行的一种。有些人为肠道做「水疗」,吃保健食品;有些人放弃鸡鸭鱼肉,改吃素食;有些人,不吃米饭,只吃粗粮……
与「清肠」如影随形的概念是「宿便」。人们认为「便」是汙秽的,所以必然含有很多「毒」。当它们「宿」于体内,那些毒就会被吸收从而危害身体,所以就有必要透过清肠把那些宿便排出,并且把附着于肠壁的那些「便」与「毒」也一起清除掉。
实际上,现代医学中并没有宿便的概念。宿便与肠毒都只是臆想,并不符合科学事实。
食物在胃里进行「预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剩下的残渣进入结肠。这些残渣中的电解质和水分会被进一步吸收,而膳食纤维会被肠道菌分解一部分,剩下的残渣到达直肠就变成了「便」。
从小肠到达直肠的时间较长,所以残渣的组成与身体状态都会影响便的状态。如果通过得比较快,吸收得少,大便就会比较软,极端情况就会出现腹泻;如果通过得很慢,水分被吸收得过多,残渣就会比较硬,极端情况就会出现便祕。
大便是食物的残渣,消化吸收的过程并不会产生毒素,进入大肠被肠道菌发酵,正常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毒素。也就是说,「大便中有毒素」本身只是臆想。对于食物中可能存在的毒素,一般很难在形成「大便」后被吸收。
既然毒是臆想出来的,清肠排毒自然就没有必要。大便在体内「宿」多久,跟食物和身体状况有关。但只要不是便祕,能够正常排便,就没有必要去纠结它「宿」了多久。
即便没有必要,「清一清」会怎样?这就需要根据「如何清」来讨论。
比如肠道SPA,即大肠水疗,号称可以「排出体内毒素,改善便祕、腹泻,调节肠道菌群结构,预防结直肠癌,并有美容、减肥、调节内分泌等作用」,基本上就是堆砌了各种跟健康有关的时髦用语。这种疗法是让纯净水或者含有药物的水经过结肠流进流出,从而促进排便,并把肠「清洗乾净」。但是,大便在大肠中的停留是有健康意义的。
人体要从中吸收水和电解质,而「有便意」的时候大脑会发出指令,从而完成排便。透过水疗,相当于强行制止了肠道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并且透过刺激肠道欺骗大脑发出排便的指令。人体本来有自己的运行方式,偶尔干扰问题不大。但如果经常强行干扰,它会在你的「精心呵护」中变得混乱。
市面上还有许多清肠的保健食品。但其实很多清肠保健食品都是透过添加药物来刺激肠黏膜神经,引起排便反射,从而促进排便。如果真的是严重便祕,使用药物也是合理的选择。不过要不要选择药物、选择什么样的药物,最好谘询专业医生,不要只是透过广告和推销,去选择那些被吹得天花乱坠的保健食品。
本文摘自《餐桌闢谣记》,大是文化出版。
责任编辑:林匀熙
核稿编辑:曾耀仪
书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