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照出「息肉」怎么办?医曝胃息肉三大类型:超过1公分建议切除,4症状出现恐「癌化」警讯

时间:2024-11-08 11:59:36点击:60健康

作者 : 蔡晓萱 整理

图片 : shutterstock(示意图非当事人)

不少民众在胃镜检查时意外发现胃息肉,初听到时总是心头一惊,其实胃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九成小于1公分且癌化风险较低,只需持续观察。但医师提醒,部分胃息肉有癌化风险,尤其「增生性胃息肉」及「腺瘤性胃息肉」更需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要及早处理,以免演变成胃癌。

安南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医师许秉毅分享,一名46岁男性因上腹胀痛、体重减轻求诊,经胃镜检查发现1.3公分大的「增生***肉」,需要及早处理。另一名70岁长者则是在例行健检时发现1.5公分的「腺瘤***肉」,更令人担心的是,切除后的病理检查确认已有局部癌化,所幸及时发现完整切除,避免了癌症扩散的风险。

三大类型胃息肉,各有不同风险

许秉毅表示,胃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可分为三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基底腺胃息肉,约占九成,通常小于1公分且癌化风险较低,可以持续观察。不过,若发现息肉大于1公分,或是表面出现糜烂、红肿、凹陷等异常状况,仍建议进行切除。

第二常见的是增生性胃息肉,虽然属于良性,但若大于1公分,癌化风险会明显提高。医师建议一旦发现就要认真考虑切除的时机,以免错过治疗的黄金期。

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腺瘤性胃息肉,这类型的息肉癌化风险相当高,可达50%。许秉毅强调,不论大小都应立即进行切除手术,避免后续发展成胃癌。

先进微创技术,安全去除息肉

现代医疗技术进步,胃息肉的切除已有多种微创选择。许秉毅表示,针对底部较宽大的息肉,可使用「橡皮筋辅助黏膜切除术」,这种技术是利用橡皮筋将宽大息肉整形成圆球状,再用电烧刀安全切除,可有效避免併发症。

另外,「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则适合处理较大的息肉,能够完整切除病变组织。这些微创技术不仅安全性高,还能缩短病人恢复时间。

及早警觉,这些症状要注意

以下症状出现时,建议及早就医检查:

- 上腹部持续胀痛

- 体重莫名减轻

- 食慾明显下降

- 消化功能变差

预防与保健建议

养成定期健康检查的习惯是预防胜于治疗的关键。许秉毅建议,一旦发现胃息肉,首要任务是请医师确认类别,若属于高风险类型,应立即与医师讨论适合的处理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重鹹、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均衡饮食习惯。同时也要避免抽菸、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维持健康的生活型态。

许秉毅提醒,胃息肉虽然常见,但绝对不能轻忽。尤其是增生性和腺瘤性胃息肉的癌化风险较高,一旦发现要把握治疗时机,及早处理,才能确保健康。

点我加入幸福熟龄FB粉专,健康快乐每一天

?用新观点活出成熟态度,点我追蹤幸福熟龄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