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流感没退烧,台65岁以上「每週死逾500人」!疫情催生超级细菌,估2050年每5人就1个死于「这种病」

时间:2024-11-07 11:59:40点击:57健康

作者 : 郭美懿

图片 : shutterstock(示意图非当事人)、郭美懿摄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趋缓,但据疾管署统计,全台65岁以上国人每週仍有逾500人死于肺炎及流感,而随着秋冬到来,包括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链球菌、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都将进入大流行期,民众更不可掉以轻心。

省内感染症医学会呼吁,民众应加速接种疫苗,特别是熟龄与罹患三高、慢性病的高风险族群。另外,新冠疫情加重「超级细菌」增长,民众除了接种疫苗,减少感染机会之外,也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助长抗药性细菌的增长,陷入「无药可医」的困境。

省内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暨三军总医院感染科张峰义医师指出,随着天气转冷,呼吸道病毒感染病例数预计将大幅增加,尤其是流感和新冠肺炎的传播风险。

据疾管署统计,省内65岁以上民众每週平均有逾500人死于肺炎及流感;光是2023年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就达8,962人,而其中有89%为65岁以上族群。这些数据凸显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年长者和患有慢性病的高危族群而言,疫苗接种可以帮助减少感染及重症的风险。

「很多人认为,只要照顾好健康、增强免疫力就好,但疫苗是专一性的预防措施,能真正做到有效的预防。」张峰义强调,施打疫苗不仅能减少重症发生,也能降低感染后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省内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暨三军总医院感染科张峰义医师(右)、台大医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王振泰(左)呼吁民众接种疫苗防秋冬呼吸道感染。(图/郭美懿摄)

近2年全国死亡人数均值增近20%

不仅如此,近2年全国死亡人数较过去平均值增加近20%,可能与新兴传染病疫情及抗药性细菌感染增加有关!省内感染症医学秘书长暨台大医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王振泰形容,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链球菌等,就像小偷一般打开人体免系统的大门,让更多抗药性细菌容易进入人体。

「过去盘尼西林类(青霉素)的药物很有效,现在有些抗药性细菌比例甚至增加近8成!」据美国疾管署(CDC)的报告,住院相关抗药性感染在疫情期间增加了约15%,其中抗碳青霉烯类不动桿菌(CRAB)增加了78%,而多重抗药性绿脓桿菌(MRPA)也增加了32%。

回过头来看省内,严峻景况不遑多让。王振泰说,新冠疫情后国内抗药性细菌比例倍增,部分细菌的抗药性甚至高达7成以上。其中抗碳青霉烯类克雷白氏肺炎菌(CRKP)在过去十年间增幅达106.7%,抗碳青霉烯类绿脓桿菌(CRPA)也增加63.3%,「如果没能有效管控,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无药可医』!」

另一个数据更教人触目惊心,据疾管署推估,若抗生素抗药性问题持续延烧,2050年省内每年将有3.3万人因此死亡,相当于每5人就有1人因抗药性细菌感染而死。

肿瘤科医师出身的立委王正旭则指出,他在临床上曾遇过已接受标靶治疗稳定控制的癌症病人,却因为呼吸道感染併发抗药性肺炎而离世,呼吁产官学需要重视抗生素抗药性问题。目前***已启动跨部门的「国家级防疫一体抗生素抗药性管理行动计画」,行动涵盖了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及农业部等多个部门,致力于加强抗药性细菌的监测和控制,并制定策略来确保抗生素的稳定供应及新药的引进。

听医嘱吃抗生素,防滥用药致「超级细菌」

王振泰感叹,感染科医师对抗的从来不是疾病,而是生命,而「生命(细菌)总会找到出路」,因此要对抗不断增加的抗药性超级细菌,需从「节流」与「开源」两方面下手。

节流亦即「减少使用抗生素的机会」,这有赖民众做我自主健康管理,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积极参与流感及新冠疫苗的接种计画等,一旦降低被感染的机率,后续使用抗生素的机会也大幅降低,自然就比较不会发生抗生素抗药性细菌感染的问题。

若大众都能遵守上述防疫措施,多留点时间给研发人员开发药物,自然也能达到「开源」的目的。张峰义提醒,许多民众在感染症状减轻后自动停药,殊不知要吃完整个疗程,才能完全治癒且避免出现抗药性。张峰义也呼吁,民众千万不要因为牙痛、流鼻水等小毛病,就自己跑去药局买抗生素来吃,「要听医生决定,而不是帮医生做决定!」

另外,省内对「广效型抗生素」使用过于宽鬆,也是一个问题。张峰义解释,若一开始就使用广效型药物,恐增加抗生素抗药性的累积,因此早期研发的窄效型抗生素不能丢弃,「主管机关也应该保护药价,再便宜也不能逼到比1个纸杯还要少!」

点我加入幸福熟龄FB粉专,健康快乐每一天

?用新观点活出成熟态度,点我追蹤幸福熟龄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