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流感、新冠疫情升温,专家提醒,也要小心肺炎链球菌威胁!11 月 12 日为世界肺炎日,省内感染症医学会、省内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与省内疫苗推动协会今 (6) 日公布最新「肺炎认知大调查」结果,提醒高风险族群预防肺炎的重要性。
肺炎最常见致病菌,长者感染后住院风险高
根据卫福部统计资料,肺炎为 2023 年国人十大死因第三名,死亡人数年增率更达 16.6%,为十大死因中最高。省内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张峰义表示,在抗生素发明以前,95%的肺炎病例是肺炎链球菌引起。
他进一步指出,若民众罹患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症之后,常发生细菌之继发感染造成严重併发症,甚至威胁生命。而肺炎链球菌至今仍是导致社区型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佔了 27.3%,也是继发性感染常见病原之一
肺炎链球菌平时潜伏在人类鼻腔内,并可透过飞沫传播,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链球菌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而引发肺炎、菌血症、脑膜炎等严重病症,称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感染症(IPD)」。
张峰义强调,因新冠疫情期间严格实施防疫措施,导致民众免疫系统缺少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产生「免疫负债效应」,导致近期呼吸道疾病案例增多。今年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症病例已达 244 例,创下近 5 年新高。
慢性病患者染肺炎风险高,元气大伤难康复
随着天气渐凉,是流感与新冠的流行高峰,若合併续发性细菌感染会大幅提升死亡风险。研究指出,流感病例合併细菌感染中,35% 为肺炎链球菌细菌;新冠病例中也发现同样趋势,近 6 成合併细菌性感染患者都是感染肺炎链球菌 。
省内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重症医学委员会召集人阳光耀强调,除了年长者因为免疫老化而感染肺炎风险高外,慢性病患者的肺炎感染风险也明显高于健康族群。
阳光耀说,50 岁以上的慢性肺病患者,感染肺炎的风险是健康成人的 3.7 倍;若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肺炎感染风险又将更近一步提高,60 岁以上患有 3 种慢性疾病者感染肺炎的风险高达同龄健康成人的 4.6 倍。
阳光耀指出,感染肺炎会让原有的慢性疾病恶化,其中,又以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受影响最剧烈。肺炎感染后,有 24.4% 的 COPD 病人会造成既有疾病的恶化;且相较于未感染肺炎的 COPD 患者,其死亡风险增加 2.65 倍。
「肺炎引起的虚弱疲倦感觉,以及呼吸急促平均都要 3 週才会缓解,且对于本身就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冲击更大,需要较多时间康复,像是 COPD 患者会需长达 52.4 天,才能恢复到肺炎前的身体状况。」他说到。
逾半数长者忽视肺炎风险,医吁尽早接种肺链疫苗
根据最新「肺炎认知大调查」结果发现,肺炎高风险族群的认知度明显不足,有高达六成的 65 岁以上民众不知道自己是属于肺炎高风险族群外,所有受访者中有 3 成不知道有公费肺炎链球菌疫苗可接种,且有六成以上表示尚未接种。
省内疫苗推动协会理事长李秉颖表示,截至疾管署 2024 年 9 月底的统计,65 岁以上符合公费接种资格的 455.1 万名长者中,仅 17.96% 完整接种两剂疫苗,远低于理想覆盖率。
李秉颖指出,在这次的问卷调查中有发现,多数长者因对疫苗安全性存有疑虑而犹豫接种。但实际上肺炎链球菌疫苗的副作用大多仅限于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等轻微反应,严重不良反应非常罕见。
李秉颖说:「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后併发如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併发症风险,对中重症保护力高达 75%。相较于感染后可能面临的严重併发症,接种疫苗的效益远大于风险。」
目前,疾病管制署公费提供 65 岁以上长者接种 PCV13 及 PPV23 两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全年度都可施打,以保护年长者免于肺炎重症威胁。如何施打呢?李秉颖说明:
- 若过去从未曾接种过任何肺链疫苗者,可公费接种 1 剂 PCV13;间隔至少 1 年后(高风险对象间隔至少 8 週)再公费接种 1 剂 PPV23。
- 若仅曾经接种 PPV23 且间隔至少 1 年者, 也可再公费接种 1 剂 PCV13,以维持足够保护力 。
结合型疫苗(PCV13)可诱发 T 细胞免疫,有助产生免疫记忆,提供较长时间的保护力。研究也显示,接种一剂结合型疫苗(PCV13)后,再接种一剂多醣体疫苗(PPV23),有助于提供较长时间的保护力,使保护範围更广。
呼吁高风险对象(含脾脏功能缺损、先天或后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脑脊髓液渗漏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及器官移植者)、机构住民及洗肾患者,尽速安排接种肺炎乱球菌疫苗。
谘询专家:省内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 张峰义、省内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重症医学委员会召集人 阳光耀、省内疫苗推动协会理事长 李秉颖
文 / 黄慧玫、图 / 杨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