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速,进食时常狼吞虎嚥。医师提醒,进食过快会造成胃胀气、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提高肥胖风险、引发胰岛素阻抗并导致第2型糖尿病。
「口水(唾液)不仅是帮助吞嚥的液体,且在消化和抗菌防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医科医师魏士航分享,一位43岁急诊护理师,长期受到胃食道逆流和腹胀的困扰,时常觉得腹部胀气,随身都携带制酸剂。
就医时魏士航发现,她的消化系统已经因长期进食过快而出现代谢问题的早期徵兆,建议她从「放慢进食」开始,一顿饭至少要吃15至20分钟,「在这样微小习惯的调整下,她也开始逐渐甩开那些药物了。」
魏士航说明,吃太快并不会直接引发糖尿病,但这样的饮食习惯会更容易肥胖,进而提高糖尿病的风险。魏士航补充,肥胖本身就是引发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进食速度过快的习惯,可能加速这个过程,对代谢健康造成长期危害,「长期进食过快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原本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中,更容易加速糖尿病的发展。」
魏士航列举了吃太快对健康的危害:
- 影响血糖调控:吃太快可能导致餐后血糖急速上升,增加胰岛素负担,久而久之可能引发胰岛素阻抗,导致第2型糖尿病。
- 肥胖风险提高:吃太快会不自觉地摄取过多热量,这些多余的热量难以消耗,导致脂肪堆积,逐渐引发体重增加。
- 消化系统负担:快速进食使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得到充分咀嚼,食物分子过大,进入胃部后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胃胀气、消化不良等问题。
- 饮食失控:吃饭吃太快通常会忽视食物的品质与均衡摄取,增加了不健康饮食习惯的风险。
魏士航提醒,不要小看「狼吞虎嚥」这件事!若唾液(口水)中的澱粉没有办法帮助食物做澱粉消化,当不完全消化的澱粉进到胃时,就会加重胃的负担,延长胃排空的时间,导致容易发生胃食道逆流、胃胀情形,没有被良好消化的澱粉到肠道,也会加重肠道负担,让细菌发酵,进而引发胀气或排气增多。
千万别忽略唾液的重要性!魏士航解释,唾液是维护消化、抗菌和保护口腔健康的好帮手,除了避免进食过快,培养细嚼慢嚥的习惯外,也可以设定用餐时间,每餐至少花15至20分钟进食;用餐时避免使用手机或电脑,在感到7、8分饱时停下来,不要等到完全饱足才结束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