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油少盐顾健康?当心肌少更致命!医师:1 表格居家检测肌少症

时间:2024-09-19 18:00:25点击:134健康

省内将于 2025 年进入「超高龄化社会」,届时 65 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数的 20%,因此,让老年人健康问题成为关注焦点!随着年纪增长,肌肉流失会加速,导致肌少问题发生。肌肉流失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行动能力,连带也会影响生活品质。

台北慈济医院复健科主治医师简子轩表示,省内 65 岁以上肌少症盛行率约为 6.8%,意指有将近 30 万人罹患肌少症,其中,80 岁以上男性的罹患率更高达 30%。统计指出,肌少症会增加老人死亡率达 2.34 倍。然而,却有高达八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罹患肌少症。

造成长者失能主因之一

简子轩指出,肌少症是渐进性肌肉质量减少与肌力、功能下降,也是老年人「失能」的一大主因。一般来说,人的肌肉质量约从 40 岁开始,平均每 10 年会流失 8%,70 岁后的流失率增为两倍,其中,以大腿肌肉的流失最为迅速。

肌少症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失能」,因为肌肉渐进式地流失,患者慢慢会出现无力疲倦、步行困难、跌倒频率提高等症状,进而因为肌肉质量减少、代谢变慢,发生肥胖或三高等代谢症候群及併发症,也会因为骨密度的减少而容易骨折。

肌少症如何检测

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有肌少问题,不妨寻求专科医师协助。简子轩说明,医师会透过双能量 X 光吸光式测定仪 (DXA)、Inbody 体脂机以及握力器检测量肌肉的质量、力量及功能。

测量肌肉功能的部分,会请个案坐在椅子上,重複进行起立及坐下的动作共 5 次,若秒数大于或等于 12 秒,即代表功能衰退;或是测量个案步行的速度,若每秒小于 1 公尺,亦符合衰退标準。而上述质量、力量及功能的 3 项测试,有 1 项低于正常值,即是肌少症前期,低于 2 项就是肌少症,3 项都不足者即可判定为严重肌少症。

肌少症如何治疗

简子轩指出,目前,肌少症无特定药物可治疗,针对此类患者,医师会在评估后照会物理治疗师和营养师,依据个别状况进行运动训练、调整饮食。而一般人,可以透过运动、饮食两大面向着手。

运动建议,可从事慢跑一类有氧运动或重训、弹力带、深蹲等阻力型运动,藉此强化肌耐力和肌肉质量,促进肌肉生成。而饮食上,每天需要摄取约每公斤体重 1 公克的蛋白质才足够,而针对想增肌人或肌少症患者,则建议每日摄取到体重每公斤 1.5 公克的蛋白质。

许多长者认为,少油、少盐及少糖就是维持健康的最佳方式,但却忽略蛋白质的补充,无形中提升罹患肌少症的机率。简子轩提醒,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持续保持肌力训练是预防肌少症的不二法门。

居家检测肌少症 3 方法

在家也可以自行评估肌肉状态,包括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将小腿最粗的地方圈起来,若手指能完全圈住小腿,就可能有肌肉量不够的问题;以量尺测量,女性小腿最粗的地方小于 33cm、男性小于 34cm,也可能是肌肉量不足警讯。

最后,也可以使用 2019 亚洲肌少症共识会 (AWGS) 所提供的肌少症风险自评问卷进行检测,若总分超过 4 分,即有肌少症的风险。此时即建议至复健科就诊,让医师提供专业的诊断及治疗。

肌少症风险自评问卷

谘询专家:台北慈济医院复健科主治医师 简子轩

文 / 黄慧玫、图 / 杨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