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王冠廷报导】随着冬至来临,气温骤降,不少人开始出现胸闷、胸痛、甚至喘不过气等不适症状。根据统计,这类症状中仅有1%至5%与心肌梗塞、主动脉剥离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有关,绝大多数是由肌筋膜紧绷、自律神经失调、呼吸道问题或胃食道逆流等非致命因素所引起;儘管如此,这些不适依然让许多人感到困扰。
中医全人医疗观点 缓解不适症状
翰鸣堂中医诊所院长同时也是植物精油调理师的赖睿昕中医师表示,冬季气温变化大,很多患者在心悸、呼吸困难时,经医院检查并未发现心血管相关疾病。这些患者往往困惑于自己的症状,而转向中医寻求解答。中医从全人医疗的角度出发,针对这类非器质性症状,透过调节肌筋膜张力、稳定神经系统及改善气血平衡,来协助患者缓解不适并改善相关症状。
肌筋膜张力与胸闷的关联
人体的肌筋膜系统犹如一张全身相连的网,可以将身体一个区域的张力传递到附近或远处的其他区域,而当局部张力异常时可能会透过特定通路引发远端症状。例如,小腿静脉曲张或肌肉紧绷可能改变附近血管压力感测,进而引起偏头痛。同样地,现代人久坐的习惯会导致身体屈侧肌群过度紧缩,压迫胸腔空间,增加胸闷、胸痛和呼吸困难的发生机率。
针对这些问题,赖睿昕中医师除了採用针灸将手臂屈肌群放鬆,恢复筋膜正常张力,减少胸腔压迫外。透过乳香精油放鬆紧绷的筋膜,搭配日常拉伸胸椎和手臂屈侧小肌群,可有效降低不适症状的发生频率。
芳香疗法稳定自律神经并调节情绪
低温常诱发心血管与气管的过度收缩,导致自律神经失衡。赖睿昕中医师指出,透过来自佛手柑果皮萃取的精油,能帮助调节自律神经,缓解低温引发的紧张情绪及不适感。它不仅可以稳定神经系统,也能改善因沮丧情绪而加重的症状,帮助患者在寒冬中重新获得平衡。
中药调理气血 搭配居家穴位按压
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除了针灸治疗外,中医还会依据个人体质,透过药物调理气血。若气血虚弱或气郁等体质偏性明显,也可能增加心肺症状的发生风险。赖睿昕中医师透过具有水果与花香气息的洋甘菊精油,帮助舒缓焦躁情绪、提升睡眠品质,并改善胸闷及痠痛感。
此外,赖睿昕中医师建议按压特定穴道,如「内关穴」与「劳宫穴」,可有效纾解胸闷、胸痛,并稳定情绪。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两寸,能开胸理气,改善胸闷与心胸疼痛;劳宫穴位于手掌中心,握拳屈指时中指所指的地方,经常按压具有强壮心脏、消除紧张烦躁的作用。
赖睿昕中医师强调,日常保养对于预防与改善心肺不适症状至关重要。透过简单的运动与伸展拉伸胸椎与手臂肌群,不仅能维持身体灵活度,还能有效减少胸闷与喘不过气的发生频率。搭配芳香疗法与中医调理,即使在寒冬中,也能保持身心的舒适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