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经健康影响免疫系统,也与血压、代谢、睡眠有关,因此,照顾好自律神经健康,就有助于远离免疫力下降与代谢疾病等问题。日本医师认为,55岁前就应养成维护自律神经健康的习惯,而方法竟然可以透过日常「整理」及「清洁」做到,整理家里的同时也是整顿自律神经!
自律神经是控制老化的关键!从整理、打扫也能调整自律神经
所谓的自律神经系统包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二者控制着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理功能,自律神经要平衡、稳定,则身体才会健康。相反地,长期自律神经失调可能的表现包含心律不整、肥胖、失眠、忧郁等。
日本自律神经名医小林弘幸强调,维持自律神经健康可说是控制老化的关键,尤其50岁后自律神经会开始急遽衰弱,就连医师自己都在55岁左右受此影响而经历不适,后来帮助自己跨越难关的关键竟不是吃药治疗,而在于「整理收纳」!
小林弘幸医师解释,当处于杂乱的空间和环境,心情会自然烦躁起来,开始找不到东西而焦虑,选择障碍而犹豫,这些不良情绪都是自律神经混乱起来。他透过每天整理职场和居家环境,没想到对于自律神经平衡与稳定竟大有助益,当空间变整洁了,想要的东西清晰可见,不用为了翻找物品焦头烂额,可以快速决定选项不需要犹豫和烦躁,环境乾净起来心情也变好,就连工作表现都提升了。
自律神经名医:整理家里就能整顿身心,断捨离诀窍靠「减法」
也许平时身处髒乱环境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不适感,但随着年纪渐长,自律神经渐渐衰弱,焦躁的情绪会变多,就可能造成自律神经的负面循环。对于不知从何打扫起、对于维持整洁有困难的人,小林弘幸医师不藏私公开自己的4个整理心法!
从周边环境开始:当视野範围变整洁,心情也会随之改变,从最容易吸引目光的桌面开始整理吧!首先,把桌面小物的摆放位置固定下来,就可以节省很多找东西的时间,把专注力放在待办事项上,也有利提升工作表现。
善用「减法原则」打扫环境:将不要的物品丢弃,把真正需要的物品放在指定位置,就是打扫最基本的诀窍,其中,将不需要的东西果断丢弃、减少物品数量很重要,否则东西太多反而造成清洁困难。有些人会担心物品丢掉后,万一未来需要时会很困扰,但小林弘幸医师分享一个判断原则,如果一样物品一整年的时间从来没拿出来,那代表使用的机会很低,可以藉此判断未来会用到的机率实在很低。
一天一清理有利长期执行:每天只打扫一个地方就好,强迫自己努力打扫整个家里,反而无法长期养成好习惯,小林弘幸自己每天只会在回家后打扫10分钟,这也成为他结束一天的小仪式,同时因为能够长期执行,帮助日常调整自律神经平衡。
包包整理关键是收纳:包包太乱也是常被忽略的问题点。曾有在捷运出口翻找包包里的悠游卡,或是包包找不到名片或手机等经验吗?这些状况同样使人烦躁并让自律神经处于混乱状态,影响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甚至专注与判断力也会下降,要恢复平衡可能需要耗时3至4小时。
小林弘幸建议包包选择有口袋、隔层、方便收纳的包包,日常维持包包整洁,需要的东西就放在固定位置,保持一目了然、随手可取的状态,就不用在需要用到物品时「翻箱倒柜」找不到,越找越乱、越找越烦心!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让我们守护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阅读:
- 调节自律神经,医师出奇招:这时间整理房间,疲惫的大脑焕然一新!
- 2年龄易「断崖式衰老」医揭隐形杀手!喝水多1步减少90%塑粒下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