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某地冷气团南下,全台气温骤降,不少民众为了取暖也会选择泡澡与泡温泉,然而不少人认为冷热池交替泡能促进健康,但专家指出,此方式对部分族群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台北慈济医院肾脏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于谈话性节目指出,冷热交替泡汤可能影响心血管及自律神经调节,即使他年轻时也难以适应,更遑论中年有三高疾病、高压工作者及长期服药者。
郭克林强调,身体频繁进行冷热温差剧烈变化,容易干扰心血管神经调节,尤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较差的人影响更为显着,中年以后,若罹患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甚至糖尿病,冷热交替泡汤将带来更高风险。
此外,他提醒年长者、长期饮酒者、依赖药物助眠者及高压工作者,这些族群的自律神经调节功能可能较差,若身体体温剧烈改变,可能增加致命危机。
事实上,卫福部也曾提醒,血管遇冷收缩,造成血管变细,血液在流动时就会增加压力,因而造成血压上升,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中风为例,如果突然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脏病症状,或是发生脸部表情不对称、单手无力下垂、口齿不清等现象,一定要拨打119,把握黄金期,儘速就医。
特别提醒心血管疾病与年长者如果选择泡汤驱寒最好先谘询个人医师,还要注意泡汤6个小叮咛,包括避免吃饭后泡汤,因为吃饭时,若有酒精、麻辣的食物会造成心跳加速,若加上泡汤水温的刺激,容易增加心脏负荷,建议于饮酒或饭后至少1.5至2小时候再泡汤。
泡汤时最好揪团结伴去,避免发生意外,错失黄金救援时间;泡汤前、后,都应喝足水分,以免泡汤中间水分流失太多造成体内缺水;水的温度勿超过40℃,且千万不可一下冷水,一下热水,避免冷热温差大导致血管急速舒张、收缩,易引发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风;不宜长时间泡温泉,时间勿超过15分钟,需要休息一下,不要持续不间断的泡汤。
站稳再起身:泡温泉会导致血管扩张,容易造成血压下降,因此,泡汤后先站稳再起身,以免发生晕倒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