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时钟快转17秒!肺癌连2年霸榜 肠癌乳癌紧追其后

时间:2024-12-20 05:59:15点击:53健康

【NOW健康 陈晓彤/台北报导】新冠疫情期间许多民众畏惧就医,癌症筛检人数减少,让111年癌症新增人数大增8531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时钟一口气快转17秒,均创下近10年记录。卫福部国健署今(19)日公布111年癌症登记报告10大癌症排行仍由肺癌蝉联拿下首位,大肠癌、女性乳癌则分别位居2、3名。

▲新冠肺炎明显影响民众受检意愿,让111年癌症新增人数大增8531人。(图/国民健康署提供)

癌症新案例飙增! 摄护腺窜升男性癌症第2位

根据111年癌症登记报告,新发生癌症人数为13万293人,较110年增加8531人,全癌症标準化发生率为每10万人口323.3人,较110年增加16.8人。癌症发生年龄中位数为64岁,与110年相同,各主要癌症发生年龄中位数,除了肺癌、皮肤癌及子宫体癌提早1岁,其余与110年相同。

▲根据最新癌症登记报告显示,111年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时钟一口气快转17秒,均创下近10年记录。(图/国民健康署提供)

综观10大癌症发生人数(男女合计),肺癌再度拿下第1位,确诊人数为1万7982人,曾经蝉联15年的大肠癌(1万7643人)则居第2,第3名为女性乳癌(1万7366人)、第4名肝癌(1万433人),前4名均超过万人。第5名至10名,分别为摄护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甲状腺癌、胃癌、皮肤癌和子宫体癌。

如以性别区分,男性罹癌风险较高,111年男性新发癌症人数为6万7299人,年龄标準化癌症发生率为每10万人口342.3人,较110年增加11.5人。

男性10大癌症发生率依序为大肠癌、肺癌、摄护腺癌、口腔癌、肝癌、食道癌、胃癌、皮肤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与110年相较,原为第5名的摄护腺癌前移至第3名,口腔癌及肝癌各往后1个名次,其余与110年相同。

女性癌症排行新变动 子宫颈癌挤进前10位

女性新发癌症人数为6万2994人,年龄标準化癌症发生率每10万人口311.2人,较110年增加22.8人。10大癌症依序为乳癌、肺癌、大肠癌、甲状腺癌、子宫体癌、肝癌、卵巢癌、皮肤癌、子宫颈癌、胃癌;与110年相较,原为第11位的子宫颈癌前移2个名次,胃癌下降1个名次,其余序位与110年相同。

至于男女癌症标準化发生率,性别比差异较大的癌症分别为男性食道癌与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两者标準化发生率分别为女性的12.5倍与9.9倍。

▲111年省内男女性10大癌症标準化发生率。(图/国民健康署提供)

国健署癌症防治组长林莉茹表示,研究发现,嚼槟榔造成口腔癌的机率为未嚼者的28倍,吸菸造成口腔癌的机率为未吸菸者的18倍,嚼槟榔者罹患上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癌症风险,较不嚼槟榔者风险增加5倍,若槟榔、菸、酒者皆有使用习惯,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风险高达10.5倍。

110年癌症发生年龄中位数较全癌症年龄中位数为64岁,相较之下,平均罹癌年龄最年轻癌别为甲状腺癌为50岁、子宫体癌56岁、乳癌57岁、口腔癌59岁。

国健署长吴昭军提醒,现行5项成人癌症筛检,包括子宫颈抹片、乳房X光摄影、粪便潜血检查、口腔黏膜检查、肺部低剂量电脑断层检查,呼吁符合癌症筛检条件的国人积极参加筛检。

▲国民健康署呼吁高风险族群,定期接受筛检,才能预防降低癌症风险。(图/国民健康署提供)

# 首图来源/NOW健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