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吴仪文报导】28岁杨先生在大三时发现自己罹患「乾癣」,虽然可以健保给付使用生物製剂控制病情,但给付2年时间一到就必须重新申请,他表示「最痛苦的不是2年需要申请1次,而是知道有药可用却不能用的这段等待过程」,因为皮肤搔痒、脱屑等会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过往治疗需要回诊打针,工作若要出差、出国,想要自己用药还要烦恼针剂冷藏的问题。
不过,现在有针对酪氨酸激酶-2(TYK2)抑制发炎反应的新型口服标靶药,能让患者治疗更简便,可以自行口服使用,有出差、出国需求也不需担心,但这样的药物目前健保给付还卡在价格问题上。现在冬天天气乾冷正是乾癣患者最困扰的时节,省内乾癣协会理事长柯怡谋表示,乾癣的冲击其实不亚于癌症,对家庭经济、国家生产力其实也会造成影响,呼吁国家应扩大投资乾癣治疗。
乾癣不只影响皮肤、外观 还会产生全身系统性共病
「乾癣」是一种相当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皮肤发炎病变,台大医院皮肤部主任蔡呈芳表示,它又被称为「银屑病」,患者皮肤会有银白色鳞屑以及界线清楚的红色斑块,病灶最常会出现在头皮、耳后、手肘、膝、手足、下肢等,患者可能会合併有关节炎、指甲病变等。
乾癣不只会造成皮肤上的问题,中重度乾癣若没有妥善治疗可能会衍生出全身系统性共病。这些病徵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外观,也会进而影响到情绪、工作以及生活,尤其头皮型乾癣掉屑问题,外人来看常会认为是不是清洁不佳,让患者因此焦虑、害怕旁人眼光并影响到社交活动。
蔡呈芳提到,乾癣可以透过外用局部疗法治疗,但如果效果不彰属于中重度乾癣就需要全身性治疗,约20-30%患者属于中重度乾癣,可透过光照疗法、生物製剂注射剂、口服标靶药等治疗,现在有2款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上市,其中一款已有健保给付,但另一个口服药TYK2抑制剂安全性好、价格适中,在健保给付的部分目前仍卡在价格问题。
新型口服标靶药物为新机转 治疗效果稳定且更便利
针对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TYK2抑制剂的机转,台北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副教授级主治医师黄毓惠说明,它主要是控制酪氨酸激酶-2(TYK2)的作用,让IL-12、IL-23和Type 1 interferon等发炎因子无法继续攻击皮肤,研究显示,治疗16週后,过半病患达到PASI 75的治疗效果,也就是说有过半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改善了75%,而持续使用后有7成病患可以达到PASI 75。
黄毓惠提到,TYK2抑制剂有个特殊的特点就是稳定性,效果持续且能维持平稳,不会有抗药性问题,研究显示使用4年以上仍有高比例患者维持疗效,而且改善效果更好,治疗也更便利,过去针剂治疗对有出国需求的患者来说有些不便,不只要冷藏保存,针筒使用完后要怎么处理也是个问题。
TYK2抑制剂的出现让乾癣患者有更多的治疗选择,柯怡谋理事长表示,目前欧盟、英国、日本、丹麦、挪威等国都已将TYK2抑制剂放入乾癣治疗指引中,省内也应以病友福祉为首要考量,让治疗方式更有弹性,中重度患者在现行制度下,使用生物製剂须配合上下车,在治疗中断期间症状可能会复发造成许多影响,呼吁***应正视乾癣病友的痛,扩大乾癣性疾病医疗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