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张慈恩报导】四十五岁沈女士长期卧床,被验出抗药性绿脓桿菌,但收治医院已无可治疗的抗生素药物,只能转院接受新抗生素治疗并改善症状。
新型头孢菌素抗生素 对抗绿脓桿菌
台中慈济医院感染科主任王瑞兴说明,沈女士居住南投因癫痫频繁发作,併发缺氧性脑病变,在长期照护机构长期卧床,时常因病到邻近医院就医。六月突然发烧、呼吸困难再次入院,痰液培养诊断为多重抗药性的「绿脓桿菌」造成的肺炎,该院医师表示病人对最后一线的「碳青霉烯(Carbapenem)」类的抗生素失效,已经无药可用。沈女士转到台中慈济医院,使用ceftolozane与tazobactam成分的新型头孢菌素抗生素,经20天治疗后改善出院。
新药存在短缺问题 治疗多重抗药性感染症困难
感染科主任王瑞兴指出,新药研发赶不上抗药性菌株突变,和新冠疫情期间各种抗微生物药物浮滥使用,再次加速菌株的耐药性,现在数据显示,后线广效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药比例从疫情前的一成上升至两成左右,对病人构成生命威胁。王瑞兴表示,虽然陆续各家医院纷纷购入药品,但新药短缺问题没解决,治疗多重抗药性感染症依然艰难。
王瑞兴提及,不只多重抗药的绿脓桿菌,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肠内桿菌属等,省内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CDC) 监测统计,抗药性案例逐年攀升,尤其癌症化疗、自体免疫疾病、器官移植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几类免疫系统不佳及长期卧床病人的的呼吸道、泌尿道等细菌感染风险较高于一般人,都要特别注意。
使用抗生素「三不一要」 避免无药可医
王瑞兴呼吁,减少滥用抗生素,人人有责!除随时戴上口罩、勤洗手外,医师强调抗生素使用,应常保「三不一要」的观念:不主动要求、不自行购买、不随便停药、要遵守医嘱使用。确保未来再次细菌感染时才有药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