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髮族「做错运动」竟会导致肌少症?骨科医:「阻力训练」是首选

时间:2024-09-16 21:00:09点击:76健康

随着年纪增长,肌肉量也飞快的速度流失,此时运动必须要以增强肌力和骨质为第一优先。骨科医师吴肇基于《大夫训练Ⅰ》一书中,整理医学新知以及第一线临床治疗经验,剖析身体老化、退化的现象,肌少症和骨质疏鬆症的严重性,以及肥胖、代谢问题的对抗之道,给予读者现代主动式健康行动的新方针。以下为原书摘文:

规律运动怎么会肌力不足?

以往在研究身体活动和运动对于健康的益处时,多是以有氧活动和耐力运动为主。的确,目前的研究显示,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等的慢性疾病,耐力运动的效果比阻力训练来得好。但是不要忘了,要能得到耐力运动的益处,首先得要有能力去从事耐力运动。可能有人看了会觉得很不以然,耐力运动不过就是骑自行车、跑步、游泳,看起来很温和,会有什么困难?

有氧活动要能够达到改善心肺适能和预防慢性疾病的效果,不是靠高强度冲刺短时间,就是低强度累积长时间。WHO的身体活动指引建议,每星期要有150~30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活动,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活动。不管是高强度短时间,还是低强度长时间,对于已经因为老化而肌力减退的中老年人可能会觉得困难,甚至做不到。

在门诊中很常看到这样的案例,平时有在跑步的中年人,来诊间抱怨为什么最近觉得越来越没力,或是跑完后觉得这里痠那里痛,以前都不会这样。当我告诉他们这是因为老化所造成的肌力减退,逐渐无法负荷之前习惯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时,他们都不肯相信,认为自己都有规律的跑步运动,怎么可能会有肌力减退的问题。

阻力训练优先于有氧训练

随着年纪增长,肌肉量每年流失约1%,但肌力却会减少2~5%。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等耐力运动,是无法抵抗老化所造成的肌力减退。

有研究指出,平常有规律运动习惯的中老年人,就算没有肌肉量减少的状况出现,肌力仍然会每年下降,因而无法继续从事年轻时所喜爱的运动,或是因为勉强从事之后而受伤,不得不放弃。以往大家总认为这就是老化,老了就会没力,就要认老,不要不服老,没力就不要勉强,累了就多休息,最后连日常的身体活动也随之减少。

在停止运动、完全休息和减少身体活动的情况之下,会使肌肉流失和肌力减退更加快速,越休息就越懒得动,越懒得动就越没力,变成恶性循环,连带心肺适能也跟着变差。这样一来,不但得不到耐力运动对于健康的益处,反而因为缺乏身体活动而开始百病丛生。

阻力训练就是要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觉得没力不应该要多休息,而是要在能力许可之内尽量的多活动,并加上阻力训练来对抗老化所造成的肌力减退,才能有足够的肌力可以维持原有的活动量,否则就算耐力运动对于健康有再多的益处,仍是无法达成的空想。

阻力训练对于加强肌力、增进心肺适能和预防慢性疾病,甚至进一步享受或挑战其他运动嗜好,都是百益无害,尤其是对于体弱族群。也许有人会说:「我只想维持现状不行吗?」很抱歉,不行!不是我不允许,是时间不允许。

老化的过程只会带着你不停地衰退,所有人都没有维持现状的选择。不持续努力追求进步,就只能随着时间一直退步。所以中老年人的训练,是在和时间赛跑,晚一天开始训练,不只是少一天的进步,更是多一天的退化。

另外,有研究指出,肌力较佳的老年人死亡率比较低,就算是心肺适能不错的老年人,如果肌力不佳也会显着增加死亡率。我们现在知道,肌力和骨质可以藉由外来的应力刺激而增加,而且不管年纪多大都有效。

所以,为了预防肌少症和骨质疏鬆症,增加活动能力和减少骨折风险,中老年人的训练必须要以增强肌力和骨质为第一优先。而要能够有效的刺激肌力和骨质成长,就必须要靠足够强度的阻力训练,也就是要有足够大的阻力。用低阻力做得再久再累,只是在累积低强度疲劳,也许有增加身体活动对于健康的益处,但无法达到高强度阻力训练的效果。

(本文摘自/大夫训练Ⅰ:新世代的主动式健康指引/堡垒文化)

欢迎加入《优活健康网》line好友,更多医疗新知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