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别人怎么看,多亏我「没老公、没儿女」而没被绑住!得以多次独自旅行,体验新的冒险

时间:2024-12-19 20:59:26点击:71时尚

作者 : 金熹暻

图片 : shutterstock

「老处女一词消失了。」

这是我在二○二二年七月浏览网路新闻时吸引到我的标题。新闻说以负面方式形容大龄不婚女性的「老处女」一词在新闻标题中渐渐减少,现已不再使用。

《京乡新闻》(경향신문)新闻资料组Dive为了确认新闻标题中描写女性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对十年间七百六十三万八千一百三十九条新闻全面分析,结果显示「老处女」一词最后出现在二○二○年四月的新闻标题里。Dive的分析表示:「我们达成了某种默契,认为称某人为老处女是无礼的行为。」

这是令人开心的变化。仔细一想,日常生活中已经很久没听到或看到「老处女」这个词了,「剩女」一词最近也很少使用了,「高收入女性花钱如流水,为享受人生而不结婚」等令人匪夷所思的说法也几乎不见了,真令人感到高兴。由于单人户大幅增加,一般女性上了年纪后依旧独自生活的情况并不少见,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在回顾最近的变化时,我突然想起十多年前发生的事,不禁笑了出来。四十二岁那年,我辞去了做了十八年的工作。明知道老老实实工作就能一直做到退休,但我却觉得这不是我要走的路,便毫无準备地辞去工作。于是某位前辈把我叫去会议室问我为什么想辞职,要我再多想想。最后在说服我的过程中,前辈郁闷地说:「妳这个年纪没老公也没儿女,这样还辞职是要怎么办?妳要毁掉自己的人生吗?」

不知道这是极度担心我,还是直接的指责,他这番模糊不清的话让我愣住了,我不记得自己回答了什么,只留下一个明确的印象,「我这个年纪的女性要是没老公、没儿女,而且连一个正职的工作都没有,人生应该就像是毁了吧」。

不管别人怎么看,多亏了我「没老公、没儿女」而没有被绑住,我得以多次独自长途旅行,也因此才能体验新的冒险。我所累积的宝贵经验,都是离开了安稳工作进入陌生领域才能经历到的。当然,就算有家庭,这些体验也并非不可能,但在做人生重要决策时,单身的人可以只考虑自己,因此更容易将想法付诸行动。

在强调家庭观念的社会里,我无法形容长时间独自生活的经验是非常光明、温暖的。然而,这段经历也扩展了我对世界、对他人的理解。离婚后,我得以回顾我长期身处的制度与生活,对于脱离主流生活,以及社会少数群体被凭空贴上汙名标籤的不公平误会,我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还学会了不以表象断定他人,也尽量不随意揣测别人的内心。

儘管在生活中仍经常感到动摇与困惑,但随着年龄增长,处理问题的品格与智慧也增加了,不会像年轻时那么痛苦了。总之,我与同龄已婚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平平淡淡地经营着我的生活,与十多年前前辈所担忧的不同,我并没有毁掉自己的人生。

心灵富足的中年「单身生活」

我所遇到AgingSolo们大都对自己的中年「单身生活」持正面态度。

在地方团体工作的姜美罗(강미라,五十二岁)给目前的不婚生活满意度打了满分一百分中的九十八分。她表示好友住得不近所以扣了两分,几年前她为了找个更大的生活空间而移居京畿道的小城市。

「生活满意度随着年纪增长也提高了。小时候偶尔会因为觉得别人过得比较浪漫而感到忧郁,也有对独自生活感到挫折的时候,但年过五十后感觉变好了。我曾经差点结婚,现在却觉得幸好我没结婚。二十几岁时过得很开心,但也有莫名其妙的焦虑与不安,不过现在都消失了。为了找更大的生活空间我还搬了家,虽然经历了更年期症状,但我认为随着年纪增长,生活会越来越好。」

当被问到哪方面会变好时,她提到自身态度的转变。

「困难的事就和以前一样,也许现在难点还更多了,但面对这些困难的我已经不一样了。现在不管再怎么累,我知道这已经是谷底了,只要稍微走一下就能往上爬,应该就是这样才产生忍耐的力量吧?努力接受现实,过度反应和过度解读的情况好像就比以前少了,我学会设定现实的目标,不执着于人脉与关係网,并专注在对我来说很宝贵的关係上。」

对于一直在工作的单身者而言,中年是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时候。现为自由工作者的朴真英(박진영,四十六岁)表示:「对于单身的人来说,四十几岁好像是全盛时期。」

「职场上的不婚女性在年过四十后,要独自应对一切并不会太难。虽然我的职业并非高收入的工作,但相对支出来说算是充裕,因为我一直都在工作,又没有需要扶养的家人。由于没有孩子、丈夫、婆家、娘家,唯一需要担心和照顾的对象只有我和我的工作,我百分之百利用了这项优点。身为自由工作者,无法保证一直有工作,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尽量多工作。这样看来,要说我和工作结婚的话好像也没什么错(笑)。如果跟别人一起生活,不论喜欢与否,都会有对话或琐事不断***生活中;而没有这些状况的我,时间分配的优先顺序完全取决于自己,我更能确保自己有专注的时间,而这点在工作上应该是很大的资产。」

当被问及以单身状态变老的感受时,她答道:

「虽然我不晓得自己年龄渐长是否过得越来越好,但我并不会想回到年轻的时候。不是因为年轻时太痛苦而不愿回去,而是很感恩地想着我感兴趣的事都充分做过了,这样过完一生没有什么怨恨或委屈。虽然没能结婚生育,但我认为这件事在任何时期都不是我迫切想尝试的优先事项。以我的标準来看,在社会上取得成就并得到认可的部分,我已经做得很足够了,我不觉得我还能拥有得比现在更多。」

曾多次换工作的南智媛(남지원,六十岁),从广告代理商高阶主管到非营利组织的人员,再到顾问,她表示在做出搬家、跳槽等重要决定时能轻鬆做出选择,是单身的优点。她说:「目前为止我人生中所拥有的各种机会,有七○%到八○%都是因为我不婚才能拥有的。」

「我工作了六年存了一笔钱,在三十一岁时出国留学。由于没有必须负责的一段关係,我才能爽快地做出决定。四十到五十多岁时,我每隔几年就选择辞职跳槽,但不论我冒着什么风险,受影响的都只有我自己,所以做决定并不难。有些人会说我的选择很有勇气,然而这并非勇气,而是我没有阻碍。当然,我也没有能照顾与带领我的依靠对象。」

她表示单身的优点是:「因为做出单身的决定,才能走到『现在这里』,让我能自由探索新世界。」

当被问到要以不婚状态,迎接离老年不远的六十岁感觉如何时,她说:「觉得这样已经足够了。」

「若在年轻时疯狂恋爱过,也许我会因为想体验看看那种经历而结婚,但当我被求婚时并没有那种感受,所以就没有选择结婚了。虽然以前我也曾经在某个阶段,会想到某个年纪要结婚生子,想着要是老了的话会怎样,但现在也没有那些想法了。」

她在二○二一年迎来六十岁之际,自己规画了一个跨入六十岁大关的仪式。她执行了名为「话语回顾」的个人计画,她问了亲近的人:「请问我对你说过最印象深刻的话是什么?」除了儿时朋友与家人外,她把这个问题发送给三十多位在社会上遇到的朋友、同事与后辈,并得到其中二十多人的回覆。从一两句的简短回答到用Excel表格整理出来的回答都有,甚至还有后辈附加说明自己听到这些话语的感受。

「我的目的是回顾这六十年来的人生,并让自己思考未来十年要如何过。我可能不太了解真实的自己,因为想知道我是怎样的人、身处在怎样的关係网络中,才进行了这个计画,自己坐在那里默默想是不会有答案的。我认为越是过着不同于一般人生轨迹的生活,就越需要透过旅行或活动来进行自我总结,进而训练用陌生的视角来看自己。」

因为不再年轻而变得自在

AgingSolo女性之所以认为上了年纪的中年生活比年轻时更好,这与韩国社会对未婚年轻女性的态度有关。

药剂师宋美英(송미영,四十七岁)说,中年后独自生活比以前更自在了。

「没有结婚的年轻女性就好像是社会里最弱势的一群,大家都轻视、忽视并随意对待她们,因为她们没有任何武器能反击。而年纪大了以后,现在别人都不敢随便对待我了。随着年龄增长,我也具备能对抗攻击的功力,受到的伤害比以前小,因此也比二十多岁时活得更自在。男人讨厌中年不婚女性,但也害怕她们。因为如果男性会轻视二十多岁不婚女性,或将她们视为可以利用的对象的话,那么也可以说中年四、五十岁的不婚女性与男性处于竞争状态,甚至可能比男性更具优势。」

装置艺术家郑世妍(정세연,五十四岁)指出,活到五十多岁中段之所以会比以前更自在,原因之一就是社会上对独居女性的性别攻击与骚扰减少了。

「之所以选择在三十岁初去留学,是因为在艺术界以年轻女性身分生活实在太难了。我的工作类型本身就非常辛苦,女性更是难以在这个领域立足,再加上年轻女性会被当作性骚扰的对象,因此压力非常大。我在美国过了十四年,四十岁出头回国时又被贴上『在国外生活过的女人』的标籤,用『妳肯定玩得很开吧』的言语攻击我。直到五十几岁的日子都快过半,现在我才开始感到自在。把我当作性骚扰对象的行为与欺负我的举动减少了,来自周遭的结婚生子压力与无礼的问题也少很多了。当然,对不婚中年女性的负面偏见仍旧存在,我偶尔还是会听到攻击性的话语,但相较于二十来岁时我的经济、社会条件已经好很多了,应对一切的功力也变强了。」

她用稍微讽刺的语气说:「韩国社会的年龄歧视有时候很好用。」

「由于年龄受到歧视,小时候曾经吃过亏,但现在大家可能觉得我老了,所以跟二十几岁比起来,几乎没有人敢公然冒犯我了。」

她表示,因为自己已不是年轻女性,生活变得轻鬆自在了。这番话是有点苦涩的证词,证明了社会无礼地轻视年轻女性,以及物化年轻女性的情况非常严重。

虽然我遇到的AgingSolo女性并没有经历很多这些问题,但对于年长女性的性物化与暴力的问题仍在现实社会中蔓延。在此我并没有要否认这种现实,而是想谈论对比每个人现在与过去的生活,存在着哪些变化或重新定义的观点。

我们也能从调查中确认不婚女性生活满意度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KB金融经营研究所出版的〈二○二○年韩国单人户报告〉(2020한국인가구보고서)写道:「过去的调查显示,随年龄增长,以单人户方式生活的意愿呈下降趋势。然而,在二○二○年的调查中发现,女性的状况不同于男性,即使年龄增长,女性以单人户模式生活的意愿几乎没有改变。」

该调查结果中,最引人注意的是AgingSolo女性的自信心。关于「我认为我过着自己主导的生活」这项陈述,五一.四%的单人户回答是肯定的,五八.六%的四十多岁女性与六五.五%的五十多岁女性也同意这项陈述,这远超过了平均。关于「我在日常生活中是会表达自身想法的人」这项陈述,五○.八%的单人户表示同意,而五八.六%的四十多岁女性与六一%的五十多岁女性同意这项陈述,比例远高于平均。

自我认知与他人眼光的差距

虽然许多AgingSolo女性「坚持信念,且自主生活」,但周遭的眼光和这样的自我认知却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她们已经离成年很久,早已步入中年,但仍有人认为她们独自生活的模式只是暂时的状态,或断定她们无法独立打理日常生活。

郑世妍在美国独自生活了十四年,由于物价高的关係,她养成了不外食并亲自下厨的习惯。藉着经验累积,她做菜做得又好又快,但周遭的人几乎不相信这件事。

「某天我偶遇高中时的朋友,朋友请我去她家里玩,她说:『自己住怎么可能好好吃饭,我来做好吃的给你吃。』虽然感恩,但断定独自生活就是这样过日子,实在有点令人无言以对。所以我就说:『喂,我应该比妳会做菜吧?』而她却不相信。类似的事不断发生,我妈每隔一段时间来我家就会开冰箱检查,她认为自己生活的人不会吃像样的食物。因此,为了表现给妈妈看我

还特别做了菜,请她放下对我饮食生活的担忧。」

在公益团体工作的朴仁珠(박인주,五十岁)即便过了四十岁也常听到周遭的人说她是「自炊生」。这种说法代表他们认为独居只是暂时的,并认为她不会好好经营生活,无法照顾好自己的日常起居。

「活动结束后如果有食物剩下,长辈们一定会指着我说:『自己煮肯定没办法好好吃饭,这个妳带走吧。』甚至连曾参与过女权运动的前辈们都如此,一旦在活动或聚会上发现独自生活的男性,她们就会不顾双方意愿若无其事地说:『你们两人好好相处看看吧。』大家几乎都没有『上了年纪的女性也能独自生活』的概念。」

这种想法并非只存在于年长者之中。二○二一年,梨花女子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金敃志(김민지)对二十五到四十二岁的高学历不婚单人户女性做了深入的访谈,根据她的研究显示:「研究参与者大多对独自生活感到满意,享受独自生活经验所带来的个人强化,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但很少有人认为在年老之后独居是理想的选择。」

一位研究参与者表示,周遭的人对独自生活的年长女性抱持着异样眼光,甚至会产生一些谣言,这样的氛围让她也产生了一种认知,觉得「原来随年岁增长,独自生活会变成人们议论的事」。虽然周遭的议论也不能说是批评,但仍感觉其中带着一股沉重的压迫感。

AgingSolo女性并不是对周遭的眼光不知情或不在意才选择独自生活,而是儘管如此,在她们的生活背景中,选择这种生活方式还是有其他的原因与价值。

其实我不认为一定要结婚,但我也不是不婚主义者。某些人对婚姻生活与不婚生活方式抱有某种信念并坚守着这般生活方式,且他们会称其生活方式为「某某主义」,我尊重他们的想法,不过却感觉有些彆扭。我认为在自己的人生中,以什么方式建立亲密关係,根据时间与情况的发展随时都可能改变,这是个人的选择。虽然我独自生活了很长的时间,但可能又会和某人一起生活,也有可能再次独自生活;也许不会想和某个亲近的人共同生活,但会想住得近一点。人生中的生活方式是多样的,而且随时都有可能改变。

让我觉得奇怪的是,虽然单人户的数量并不少,但把「独活」当作持续生活方式的AgingSolo女性们,为什么还像前述研究参与者所形容的那样,遭受他人用暴力的沉重眼光看待呢?只是脱离了传统家庭的形象,为什么大家会认为「没老公、没儿女」就是有所不足的人生呢?为什么只会臆测她们是孤独且辛苦的呢?

虽然访谈对象不包括AgingSolo男性,但也有研究显示,在排除社会与经济因素后,AgingSolo男性的独居生活对其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我们更应该严肃对待的,难道不是让男女都将家庭组成视为风险和负担,根深柢固的家族主义吗?

AgingSolo与其他所有已婚者一样,也各自以不同方式过着丰富的生活,同时肩负着各自的困难与必须解决的课题。不用劝谁,也不用怪谁,独自生活只是多样的生活方式之一。我写这本书想实现的愿望之一,就是希望AgingSolo看起来不再特殊,而是平凡而自然的存在。

金熹暻新书《SOLO女子图鉴:独活不独行,自在变老的全方位指南》

更多幸福熟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