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身边有人开玩笑地说:「人生好难!」也曾听过长辈们幽幽感叹地讲出同样一句话,虽然人生在世有各种不得已、不开心、压力、悲伤⋯⋯但能多活几年又为什么不为自己争取呢?这个世界好吃好玩的人事物这么多,不尽情享受感受过是不是太可惜。好了,那问题来了,你该怎样为自己争取到多活几年的通关秘笈?
如果今天你迈出去的每一个步伐都是对更长寿、更健康生活的承诺,该有多好啊。最近由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所进行并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誌》上的一项研究证实,这种日常习惯可以让你的预期寿命延长 5 至 11 年。不,我们不是在谈论报名参加半马或该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花几个小时。解决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走路。
越走越快活
为了得出上述的结论,研究人员分析了2003 年至 2006 年间收集美国 40 岁代族群的数据。通过观察这些人的运动习惯,发现最活跃的人约占 25% ,他们每天以中等速度(4.8 公里/小时)走 160 分钟,比起那些活动力不太活跃的人,前者寿命要长得多。如果用这个数据推算到全美人口中,科学家估计,如果所有四十多岁的人都能达到最活跃人群的活动量或运动水準,那么最不活跃的人的预期寿命将平均增加 11 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只需要快走大约 111 分钟(或从事同等效用的活动),并把它融入日常生活中就足够了。换句话说,这不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险峻高山,而是可以轻鬆养成的生活习惯。
久坐与抽烟一样有害健康?
这项研究的有趣之处还在于,它将缺乏运动所带来的风险与抽烟或高血压的相关风险进行了比较。研究的主要作者 Lennert Veerman 甚至断言,由于缺乏运动而造成的寿命损失,基本上与抽烟所造成的损失不相上下。这一结论让人震惊,因为当下很多人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或面对电脑萤幕度过。研究人员传达的讯息很明确:运动不应该是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的奢侈品,而是每个人的首要任务,而适度且规律的身体活动的好处远远超过了延长寿命。每天走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甚至某些癌症的风险。Veerman 提醒说:「每种运动都很重要。」
这项研究凸显了一个简单、经济且普遍可得的习惯:走路。与其他需要特定设备或昂贵会员费的运动方式不同,走路只需要一双好鞋和一些时间。即使你无法达到前面提及的每天走 111 分钟,每多走一步也都有帮助。对于那些质疑是否真的值得为这个说法改变习惯的人,数据本身已经非常有说服力:每走一小时,能为增加六小时的寿命,尤其是对于那些平时不怎么动的人来说。这样的时间投入成本所获得高回报,应该能说服更多人加入走路的行列。
重塑我们的生活空间
这项研究不仅鼓励个人採取积极的生活方式,还呼吁社区居民重新思考自身的生活空间,督促有关***单位创建更加适合步行的城市、有利于散步的社区,以及鼓励自行车或搭程大众公共交通等移动方式的基础设施。这不仅是为了改善个人健康,也是应对更广泛的社会问题,例如减少碳排放或消减与慢性病有关的公共卫生开支。有鉴于此,城市公园数量的增加、某些街道禁止汽车通行,或是推动步行或骑自行车的上下班通勤方式等,这些规划都有利于每个人更轻鬆地把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
今天和明天的选择
如果说这项研究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那就是任何时候开始都不嫌晚。你不需要参加马拉松,也不需要一夜之间就彻底改变自己的日程安排。只要每天抽出 15 分钟出去走一走,就已经在为改善自己的预期寿命尽一份心力。关键在于持之以恆和有意识的行动。将你平常外出变成运动的机会:选择走楼梯而不是搭电梯(为了膝盖好,上楼走楼梯下楼搭电梯)、在平常下车的地方提前一站下车走一段,或者走路去买咖啡而不是开车或骑摩托车。谁知道呢?或许几年或更久后,当你依然健康的时候,会感谢今天做出这个选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