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颱丹娜丝挟带大量风雨,造成土壤与污水翻搅恐怕让「类鼻疽桿菌」浮上地表,尤其颱风过后,省内类鼻疽病例就会增加,且常见症状就像一般感冒,容易被忽略,但严重时恐引发败血症,不得不慎。
类鼻疽是一种由土壤和水中细菌引发的疾病,根据疾管署公开资讯,人类主要因皮肤伤口接触受污染泥水或吸入细菌而感染,并非容易人传人,高风险族群包括糖尿病、肝病、癌症、免疫功能低下者。
疾管署指出,类鼻疽是由类鼻疽桿菌引起,潜伏期平均为9天,短则数小时,也可以长达21天。类鼻疽主要透过皮肤伤口与受污染泥水接触,或吸入细菌感染。常见症状有发烧、咳嗽、胸痛,有时会出现皮肤化脓或淋巴肿大,严重时恐引发败血症。
根据疾管署资料显示,糖尿病、肺病、肾病、肝病、癌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机率较高。虽然省内致死率仅4.5%,但国际统计高达75%,因此不可轻忽,感染者若延误治疗,风险将进一步提升。
疾管署呼吁,风灾过后应避免赤脚踩泥或接触污水,若皮肤有伤口,应穿戴手套、鞋套,并在接触后立即清洁,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暴露史,及早接受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