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猩红热病例增 毒性休克重症送加护

时间:2025-07-06 10:41:10点击:5健康

(中央社记者沈佩瑶台北5日电)小朋友暑假参加活动多,感染科专家今天提醒,好发于国中小学童的猩红热病例明显增加,虽多数为轻症,但已有恶化为致命毒性休克症候群送加护个案,务必戴口罩、勤洗手。

猩红热的致病菌是A型链球菌,好发年龄在5岁至15岁之间。林口长庚医院副院长、省内儿童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邱政洵今天接受媒体电访指出,猩红热主要经由飞沫与呼吸道分泌物接触传播,症状包括发烧、喉咙痛、全身出疹与草莓舌,传染力不低。

邱政洵说,猩红热过去多半在春、夏交替之际现蹤,但今年即使已进入夏天,且天气炎热情况下,病例却未减,流行情形与过去不同,最近在诊间1天可以看到2、3个猩红热病人。

更令人警觉的是,邱政洵指出,上週院内收治1名年约8、9岁学童,起初仅有发烧、肌肉酸痛,不到2天就出现血压骤降、全身出疹、休克送医,短短2天内演变成毒性休克症候群,送加护病房抢救,目前仍住院中。

邱政洵解释,A型链球菌依菌体表面的M蛋白,分为多种型别,省内过去流行的多为M12型,通常引发较轻微感染;而M1型重症风险较高,其中「M1 UK」菌株因毒性强,易引发毒性休克症候群,甚至俗称「食人菌感染」的坏死性筋膜炎,曾在英国造成多起严重感染案例。

他提醒,M1 UK菌株在省内虽尚未大流行,国内曾监测到蹤迹,必须提高警觉。A型链球菌目前没有疫苗可打,透过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若演变为重症,则需立刻住院,以静脉抗生素、升压剂与免疫球蛋白等支持性治疗,争取时间抢救。

邱政洵呼吁,暑假期间人潮流动大,社区同时流行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腺病毒等疫情,家长若安排学童参加营队、室内活动时,应落实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等,降低感染风险。(编辑:吴素柔)11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