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滑手机,电磁波真的会致脑癌?WHO解答了!

时间:2024-09-18 18:00:24点击:68健康
每天滑手机,电磁波真的会致脑癌?WHO解答了!

手机电磁波致癌的传言层出不穷,尤其5G的高频电磁波更让人担心。WHO最新分析大量研究、给出答案,釐清了手机与脑癌间的关係。

人手一机时代,除了工作、吃饭机不离身,不少人也习惯睡前滑手机,甚至将手机放在床头。

早在2011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手机电磁波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2B级致癌物,从此引起大众恐慌。目前5G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电磁波致脑癌风险又重新被讨论,甚至有「用手机就是在微波大脑」的说法。但,这是真的吗?

WHO最新结论:手机与脑癌间不存在关联

针对手机电磁波的致癌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委託澳洲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局(ARPANSA)进行系统性文献回顾,从1994~2022年期间、超过5,000项研究中,挑选出最具科学严谨性的63项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结果显示,即使是长期使用手机或频繁讲电话,都不会增加罹患脑癌或其他头颈部癌症的风险。

「儘管近年来手机的使用量急遽上升,但脑癌的发病率并没有随之增加,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这些设备安全性的信心,」研究负责人、辐射防护专家肯・卡里皮迪斯(Ken Karipidis)表示。

电磁波无所不在,手机电磁波不足以伤身

事实上,生活中的所有电器都会发出电磁波,电磁波可说是无所不在。不过这些电磁波和手机电磁波都属于「射频辐射」,也就是能量低、波长较长,不至于影响身体。手机射频辐射所释出的辐射能量,甚至不及微波炉加热食物的微波能量。换句话说,根本不可能如传闻般「微波大脑」。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放射肿瘤部光子放射治疗科医师廖志颖表示:「手机所发出的电磁波,不太会造成细胞基因的破坏,因此学理上来说,不太有产生致癌的可能性。」

即使是5G的电磁波,能量也不足以破坏DNA、产生危害。「只要暴露量低于国际準则,就不会造成健康影响。」WHO在一篇针对5G行动网路与健康的文章中解释。

使用手机还是要当心,医:长时间仍可能导致头痛

那么,为什么2011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手机电磁波列为「2B级致癌物」?廖志颖指出,当时透过少量观察性研究,发现手机电磁波可能和脑瘤有关,但不见得是因果关係,因此将手机电磁波列为「2B级致癌物」,指的是在人体「没有足够证据」会致癌,但不能排除其「有可能」会致癌,像是咖啡、泡菜都是属于此分类。

如今最新的研究有比较多数据佐证,最后发现并没有关联,有助于消除大众的疑虑,「但如果真的担心,可考虑多使用网路通讯,而非行动通讯(4G、5G),网路通讯的能量强度较低,」廖志颖说。

台中荣民总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师廖致翔则表示,虽然WHO最新的系统性文献回顾,没有发现手机电磁波和脑部肿瘤的关联性,但长时间使用手机,还是有可能造成头痛和听力等问题或不适。

值得注意的是,新光医院健康管理部医疗副主任柳朋驰提醒,目前相关研究追蹤时长可能还不够长,或许未来20、30年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因此若有所疑虑,不妨自主降低手机使用频率和时长,尤其儿童及青少年身体细胞可能还没发育完全,在手机使用上更应多加留意。

我国卫福部对于手机使用,则做出以下建议:

1.手机通话时使用免持装置,远离头部和身体。

2.减少通话次數与时间,或以简讯代替。

3.由于通讯不好时,手机会产生较大电磁波,建议在通讯良好地区使用手机,避免讯号不良时或在快速移动车辆上使用手机。

4.避免用手机长时间上网或玩线上游戏。

5.手机不放口袋,最好放在包包中。

6.睡前关机或开飞航模式,或尽量避免放在靠近头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