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麻醉身亡争议延烧》麻醉医学会:若***不从源头管制「牛奶针」 一样漏洞百出

时间:2024-12-19 17:59:13点击:54健康
近期医美麻醉身亡风波延烧,麻醉科医师强调,医学里本来就没有「舒眠麻醉」一词,而使用牛奶针更是可能过渡到重度及全身麻醉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图片来源/freepik)

「麻醉医学里,本来就没有『舒眠麻醉』这个名词,如果坊间(医美诊所)跟你讲舒眠麻醉只是睡一觉就好,一般来讲绝对不是麻醉专科医师会讲的话,应该也不具有麻醉相当的专业。」省内麻醉医学会理事长余黄平接受《信传媒》电访时直言。

日前,一名49岁邱姓女子7日因在北市光泽医美诊所进行音波拉皮等疗程,施打俗称「牛奶针」的舒眠麻醉,却因血氧浓度不稳,紧急送医抢救仍宣告不治,后经台北市卫生局调查发现,当时手术医师身兼麻醉医师,此举也引发社会争议及关注。

立委林淑芬在16日立院质询时指出,全台核准施行特定手术的医美诊所共700多家,但取得美容医学品质认证仅41家,不到1成,连医策会认证都不敢参加,这些诊所品质堪虑。「手术医师兼任麻醉业务,这就是现在医美诊所的常态,在每次的医美诊所发生麻醉事故后,到底有没有真的成为政策上除错的反省机制?有什么东西可以把关医美诊所?」

依卫福部「特定医疗技术检查检验医疗仪器施行或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共7项手术执行时,应有专任或兼任麻醉科专科医师全程在场,且应亲自执行麻醉业务。

「一旦使用牛奶针,就可能进入到重度跟全身麻醉…」

余黄平先解释,牛奶针(propofol 丙泊酚)是所谓第4级药物,需要妥善管理,虽使用该药物可达到安眠、镇静、睡着的效果,但实际上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睡着以后,很有可能过渡到所谓的重度镇静,甚至到全身麻醉的情况,如果没有一个专业的麻醉医师在旁边好好处理患者的呼吸道,有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危及生命安全。」

他强调,过去坊间发生这么多牛奶针意外,都是因轻忽其危险性,「先不管法规怎么规定轻度或中度,一旦使用牛奶针或丙泊酚进行你所谓轻中度的镇静,事实上非常有可能进入重度跟全身麻醉的情况。丙泊酚或牛奶针本来就是***物的一环,最主要的使用是在全身麻醉,如果没有密集观察监测、在那几分钟做处理,非常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我们常讲手术医师是治病,麻醉医师是保命,麻醉的安全是一丝一毫都不能轻忽的。

林淑芬质询时也指出,高雄长庚医院麻醉部教授级主治医师吴绍群曾提到,「医美打电波,清醒可以讲话叫做中度镇静,完全睡着叫深度镇静,而深度镇静是最危险的一种麻醉方式,非常容易呼吸抑制或心血管中枢抑制,只有具专业的麻醉专科医师在场监测,才能确保病人安全。食药署也说,牛奶针需要由专业医师给药,使用过程必须由医疗人员持续监测病患的心脏及呼吸功能,避免因药物过量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前麻醉医学会理事长陈坤堡也曾提到,「静脉全身麻醉是现行美容医学微整形渐渐在使用全身麻醉作为主要麻醉的方式,是一种趋势,一定要有麻醉专科医师在场,否则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立委揪医策会「医美诊所品质认证」恐出现这些漏洞

林淑芬进一步表示,医策会2019年为推升诊所整体美容医学的服务品质,办了一个诊所美容医学的品质认证,就是以安全为基础,但参与的诊所偏少,且仅有41家诊所通过认证,认证项目分成光电治疗跟手术2大类,「但美容手术是诊所自行去选填他要认证哪一类,不需要全部认证,而这次出事的电波拉皮就是光电治疗,如果进行光电认证,不会在医策会现行诊所的麻醉镇静安全查核的範围内。」对此医事司司长刘越萍表示,这部分细节要再确认。

林淑芬再指出,若是申请手术类,医美诊所也可能「偷吃步」,「因为割双眼皮不在特管法规範的手术内,我(医美诊所)只要选割双眼皮(认证)就好了,医策会去认证也不会特别去查有没有符合麻醉规範,老实说医美诊所再多请一个麻醉专科医师都要多花这个成本,大家想光电类都认证过了,麻醉安全***也不会管,然后消费者看不懂电波拉皮的光电类,以为手术安全认证了,结果他的认证只有选割双眼皮,你(卫福部长)都不知道问题这么严重?」

对此邱泰源表示一定马上严肃来检讨,刘越萍强调会强化医策会评鉴的麻醉训练这块,并加强训练、落实规定,重新研讨如何优化。林淑芬直言应做全国稽核,因没有行政管理、没有法规仍可能导致下一件憾事发生。

针对麻醉专科医师全省内有1500多位,是否有人力不足的问题?

余黄平则认为应该没有,但参加医策会认证的医美诊所太少、风气不盛,「行政部门本身应该鼓励参加,如果是一个很重视麻醉安全的医美诊所,应该也会踊跃参加认证,因为这对诊所是一个加分,***从鼓励到强制稽查,这部分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改善。」

民众在诊所进行麻醉项目,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一般民众在选择医美疗程或进行一般牙科治疗,都可能遇到麻醉项目,民众该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余黄平建议,第一除了对「舒眠麻醉」用词要注意,「第二个,任何不管是所谓的手术或处置,如果需要使用到麻醉业务会签麻醉同意书,民众可以看手术医师跟麻醉医师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是同一人的话,这应该是有点问题。再来,麻醉同意书的签名栏,一般制式的医院版本或公告版本,上面栏位一定是会清楚写要麻醉医师签名,以及签麻醉医师的名字,如果栏位只写医师签名,或仅仅只写签名的话,这份麻醉同意书民众也应该进一步询问,应该有点问题。」

「第三,民众在接受麻醉之前,一定可以碰到帮你施行麻醉的人,一般民众应该会期待是麻醉医师,这时民众都是在一个清醒的情况下,我们也鼓励民众可以询问对方是否是麻醉医师?甚至可以进一步询问该麻醉医师专科医师号码是几号?我想以我们的会员来讲,应该是非常乐意回答,也会觉得这个民众很内行、很专业。」

麻醉科医师鼓励民众若进行到需要麻醉的疗程,可询问是否是由麻醉医师执行,也可进一步询问该麻醉医师专科医师号码,以确保自身安全。

麻醉医学会理事长:***应从源头限缩牛奶针使用範围

立法院社会福利及卫环委员会16日也通过临时提案,要求卫福部针对所有涉及麻醉项目的医美、整型等手术,研议纳入麻醉规範。

是否还有哪些细则应纳入规範?

余黄平强调,还是回到源头管理,「这么多年会出问题基本上都是牛奶症,这个药物一定要纳入麻醉的规範,且要限制它使用的医事专科,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他解释,使用的药物很有可能决定最后的结果,「如果牛奶针(propofol 丙泊酚)在药物管理限制在所谓的麻醉业务,不是一般俗称轻中度都可以用的话,基本上这些问题会减少非常多,更不会出现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

余黄平指出,就有诊所打着「治疗失眠」的名义,让患者或家属把牛奶针带回去施打,结果不幸过世的案例,「如果源头有限制的话,根本不可能会发生进入到重度、需要急救的状况。」

他进一步指出,牛奶针若是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治疗所谓的顽固性、重度失眠,但绝对不是让诊所端这样使用,「药物本身没有罪,专业人士使用它就是药物,不当使用就是危害生命的***,但谁可以管理这个药物?还是需要***帮民众的安全把关,藉由这次做一个彻底的管理、限缩使用範围,让牛奶针仅限于麻醉专科医师跟所有临床加护病房、重症医师使用,不然再怎么规範,如果没有从源头管理,一样是漏洞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