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作为一个亚热带海岛型气候,终年温暖且潮湿,也造就了无数雷达般敏感的鼻子。耳鼻喉部门诊患者总是络绎不绝,抱怨着早上起床就狂打喷嚏,紧接着鼻子眼睛搔痒难耐,总得「挤眉弄眼、揉鼻噘嘴」一番,一到办公室鼻子又像开了水龙头一般,满桌子都是「卫生纸水饺」。这些都是过敏性鼻炎发作时,恼人的症状之一,究竟这小小的鼻子里头发生了哪些大事。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早在17世纪,欧洲的医学家就发现每当玫瑰盛开的季节,就会出现一群患者像是得了感冒般,鼻塞、流鼻水、结膜发炎接踵而至,严重者甚至咳嗽、发烧或脸部潮红,彷彿闻了玫瑰花香就被传染的疾病,因此给予了「玫瑰热」( Rose fever )这么一个浪漫却又令人生畏的名字。直至百年后,我们才得以理解这其实是花粉造成的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定义为鼻内黏膜接触到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主导产生发炎反应,进而引起一系列的鼻部症状,这些临床症状主要包括 : 流鼻水、鼻塞、打喷嚏、鼻子搔痒有异物感,严重者甚至会有鼻音、眼睛红痒、喉头搔痒、咳嗽等症状,不但会影响上课或工作的表现,甚至干扰睡眠品质,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常见过敏原则包括尘螨、霉菌、猫毛、狗毛、昆虫及花粉等等,而省内湿热的环境造就尘螨猖獗,也是临床上过敏性鼻炎患者最常见的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的分类
以往过敏性鼻炎的分类是按照其发作的时间点为主,将其大致区分为季节性(seasonal)及常年性(perennial),但这种分法仍存在很多疑虑,并非所有地区的花粉、孢子一类过敏原产生的时间都一致,且针对省内而言,因花粉而过敏的比率较低,反倒是尘螨、霉菌、猫狗毛导致的过敏较为盛行,这类过敏原产生的时间较无一致性,所以光以发作的时间点来区分较为不当。
目前按照ARIA(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指引将过敏性鼻炎作新的分类,改以发作病程及病状的严重程度,将过敏性鼻炎分成以下四种说明。
其中,当患者因症状至耳鼻喉科门诊求诊时,皆已对生活或工作产生困扰,疾病严重度属于中/重度过敏性鼻炎,应当接受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三阶段处理
一、环境控制,减少过敏原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而言,减少过敏原的暴露就成了首要任务。
居家环境湿度控制在50%左右,能有效抑制尘螨生长。
使用空气清净机,减少室内空气中悬浮过敏原或猫狗毛。
使用防螨寝具,并定期热水清洗寝具。
移除地毯、绒毛玩具或厚重布製窗帘。
二、药物保守治疗
若透过环境控制仍无法抑制过敏性鼻炎的发作,就应当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至耳鼻喉部门诊作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反覆过敏性鼻炎发作患者,可在局部检查下发现增生肥厚的下鼻甲黏膜,导致鼻孔堵塞,伴随鼻涕黏液的分泌。
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口服抗组织胺、鼻内类固醇、鼻内抗组织胺、白三烯酸拮抗剂、口服去充血剂、口服类固醇、肥大细胞稳定剂等等,各种药物优缺点不一,应与医师仔细沟通,合适的用药,并遵从阶梯式原则,从单一第一线用药开始,效果不彰再考虑合併不同机转的药物协同使用。
三、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或是不想长期用药时,手术治疗会是相当不错的选择,目前针对过敏性鼻炎的手术大致分为两种。
下鼻甲微创手术
只针对肥大增生的下鼻甲进行手术,透过微创刀片(微创绞肉器)、冷触气化仪或雷射等器械来缩减下鼻甲体积,增加鼻腔内的空间,达到治疗鼻塞的效果。
鼻中膈鼻道成形手术 (鼻中膈成形术+下鼻甲切除术)
若伴随着鼻中膈弯曲的患者,只针对下鼻甲进行体积缩减手术则无法完全改善,必须两者同时处理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然而以往传统的鼻中膈鼻道手术是透过手术剪来修剪下鼻甲体积,常常会造成伤口面积过大,术后结痂较多,且修剪过多组织可能会有空鼻症的疑虑。随着医疗器械的进步,透过微创器械辅助的新式鼻中膈鼻道成形术,医师得以保留较多的黏膜上皮细胞,并覆盖在修剪后的伤口上,减少术后结痂的产生,也能降低术后空鼻症的机率。术后止血填塞医材,也从传统海绵进展至可溶组织胶或止血粉,大大降低术后病人鼻部的不适及需拔除海绵的恐惧。
结语
过敏性鼻炎虽然常见,但只要能与医师完善沟通,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式,相信也能挥别恼人的鼻塞、鼻水、喷嚏声,迎来通畅清新的新鼻生。
加入华人健康网LINE@好友,健康资讯不漏接!
延伸阅读:
- 打喷嚏、流鼻水…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大发作!中医师揭:「2大元凶」夹击惹的祸
- 口腔癌是青壮年杀手,远离3大危险因子!达文西机械手臂手术安全精準、存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