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速度太快,小心「迅吃」造成语言发展障碍!到底迅吃是什么?跟口吃一样吗?《优活健康网》特邀仁生复建科诊所院长、复健科医师陈渝仁于专栏撰文指出,迅吃者除了口语不流畅,但咬字发音仍可以清楚表达,速度也可以经由提醒而刻意放慢,与发音不清楚的口吃有所不同,不过两者皆需要语言治疗师介入以协助改善。
5岁的小希很早就会说话、叫爸爸妈妈,但是随着小希的话越说越多,小希的爸妈发觉常常会听不懂小希说的话,有时语速太快、有时语调很怪让人听不懂。小希的爸妈一开始不以为意,直到幼儿园老师说小希在学校不太喜欢跟小朋友互动,不知道是不是跟他说话状况有关,小希爸妈于是决定带小希到复健科评估。
复健科医师评估过后跟小希爸妈说明,小希应该是「迅吃」,而且可能合併有自闭特质。不过什么是迅吃,跟口吃是一样的吗?以下详细说明。
什么是「迅吃」?
迅吃(cluttering)是一种言语(speech)流畅度的障碍,特徵包括:
- 说话速度有时太快、有时不规则
- 语句在不适当的地方停顿、停顿使用不佳
- 语句中有不当的重複、删去或重複音节
- 言语不流畅为非口吃式的不流畅多于口吃式不流畅
- 构音不精确
- 合併注意力及专注力问题
- 合併叙事及思考组织问题
- 对于自身言语问题觉察度相较口吃者较差
例如,「我等一下要去看电影」这句话可能会变成「我等一(停顿)下要去要去电影」。儘管听起来好像是正常的,但会让人听不懂要表达什么。
相较于口吃,迅吃的孩子说话感觉像是清楚的,因此很容易被忽略,然而若不处理,孩子可能不会意会到沟通不顺的原因,不去修正的话可能影响社交互动及学习表现。
为什么孩子会迅吃?
据统计,每100个学龄的孩子就有1个有迅吃。相较于口吃,迅吃被发现的时间一般较晚,平均要到8岁才被诊断治疗,主要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社交及学业需求更高,问题才更明显。此外,如果要求迅吃的孩子把语速降低并且留意,迅吃的状况会暂时改善,然而也就因为会暂时改善,就更容易被忽略。
迅吃背后的明确生理机制尚未明朗,然而迅吃常会伴随部分疾患,包括:
- 自闭症类群障碍症
-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 妥瑞氏症(Tourette's Syndrome)
- 学习障碍
- 听觉处理障碍(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
- 语言组织困难(language organization difficulties)迅吃跟口吃一样吗?
语言病理学认为,口吃与迅吃是2种不同的语言流畅度障碍:
- 口吃:其特色是语句会有许多非自主的打断,例如重複音节、声音拉长等,明显感觉语句不流畅且有失去控制的感觉,因此也容易被发现。
- 迅吃:说话感觉上像是清楚的,因此较易被忽略。然而研究发现,孩子常常会同时有口吃与迅吃,也因而增加诊断的难度。迅吃的治疗方法
语言治疗师治疗迅吃的方法相当多元,顺序原则是先增进自我觉察,然后教导适当的语速技巧,再促进自我监控。其他技巧包括:
- 透过观察聆听者的反应,增加对于沟通停顿的认知
- 强调多音节字词
- 强化自我控制语速及清晰度
迅吃的治疗需要语言治疗师与家人朋友及学校的合作,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治疗方式、频率及强度。相较于口吃,迅吃的孩子常在学龄才被诊断,然而越早诊断、越早接受治疗,对孩子的成长越好。如果您的孩子有上述症状,请不要担心,让复健科医师及语言治疗师团队为孩子评估及治疗。
校稿:
仁生复健科诊所语言治疗师郭庭瑜
欢迎加入《优活健康网》line好友,更多医疗新知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