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专访(上)】谷祖琳:看刘青云像见到自己 翁子光望多关心患者家人

时间:2024-12-04 21:00:06点击:85娱乐
《爸爸》导演翁子光、饰演三花的小花,以及饰演妈妈的谷祖琳。

由刘青云、谷祖琳、苏文涛主演的电影《爸爸》,改编自2010年「荃湾享和街弒母杀妹案」。戏中谷祖琳饰演被儿子杀害的妈妈,而曾经在现实中经过至亲因情绪病而自杀的她,直言看着刘青云在演出时,彷彿看到当年的自己,「我真的很惊叹,为什么他凭一个演员的幻想,就可以到一个这么精準的状态?」而导演翁子光想透过电影表达,有时在发生大悲剧后,未必一定会哭哭啼啼,他希望大家多关注精神病患者和其家人。

妈妈的角色

谷祖琳在戏中与较年长的刘青云结婚、生儿育女,过着幸福的家庭生活,但角色的背后却原来有套悲剧在发生。导演翁子光认为,谷祖琳就正正有着戏中妈妈的特质,能够增加观众的投入度。

翁子光:「这世界很多事是有缘份的,很久以前,当时我有一部戏叫《踏血寻梅》上画时,小谷託人联络我,表示手上有些故事,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创作。不过当然我们都非常疏懒,辗转间拖拖拉拉,到现在那个创作仍未成功。到这部电影《爸爸》开始找演员时,我想到妈妈的角色很适合小谷。因为这角色是很坚强,不是一个千金小姐或在富裕之家中长大,她的生活有很多困难,但又很独立。同一时间,她与刘青云之间的爱情部分,又让观众觉得很有吸引力。她有妩媚的一面,对这个男人来说,是一份会开花的浪漫爱情,而到我拍《爸爸》时,她的年龄演一个妈妈亦没问题,做妈妈的部分时,又有她的温厚和特质。」

导演翁子光执导的《爸爸》改编自2010年「荃湾享和街弒母杀妹案」。

自身经历

谷祖琳在戏中与女儿被患思觉失调的儿子所杀,但其实她的角色在死前一刻都一直活在幸福之中。现实中,小谷的祖母和胞弟于2006年和2007年,疑受精神病困扰而先后于同一位置跳楼身亡;2009年小谷与谷德昭加入思觉基金,以帮助更多同路人。

谷祖琳:「拍摄前有一两天有挣扎过,但我挣扎那一刻已知道是多余的。因为我真的对这事很了解,那挣扎是我知自己要面对的事,我自己是思觉基金的要员之一,所以我对这病有较多的认识,碰巧这事件是源于这个病,所以我对这事特别有感情。拍摄时,我看着永年(刘青云的角色),真的好像看着我自己。我很同情这个人,我想其实我就好像他一样,曾经有几年也是完全一样。有时候我会很感触,但没有很大的悲伤,然后发现我也这样走过来。我真的很惊叹,为什么他(刘青云)自己凭一个演员的幻想,就可以到一个这么精準的状态?我很同情永年,亦很同情我自己,但现在都过去了。」

谷祖琳在现实中,曾经历过亲人疑因受精神病困扰而自杀。

角色原型人物

导演翁子光希望《爸爸》是讲述一个家庭故事,而非「血腥大惨案」的电影,因此全片採用爸爸的叙事视角。在约10年前初步构思故事之时,经梁耀忠、翁静晶认识原型人物简先生,并在长时间交谈中了解到当事人对整件事的感受。

翁子光:「我曾问刘青云是否需要与那位爸爸见面,他认为不需要,因为觉得剧本已很完整,他能够从中理解爸爸的心境,所以不需要接触。我当时其实都有个想法,毕竟我找刘青云演出时,那案件已发生接近10年,如果我再找那位爸爸,要他回忆这事,始终有点骚扰。而演员亦不想被某些事去困住、限制表演空间,他不是在演Steve Jobs或霍金,或一些大家知道他是怎样的公众人物。我们这部戏尽量不要太相似,否则观众会有太多想法,始终这部戏只是启发自这案件,但不是完全来自这案件。」

翁子光曾问刘青云是否需要与现实的「爸爸」见面。

电影讯息

一部电影带出甚么讯息,可能每个观众接收的都不同。导演翁子光藉《爸爸》带出「悲剧角色」可以有着与众人认知的不同反应,未必每个人都哭哭啼啼,很多时异常的平静,可能更值得留意。

翁子光:「我只想表达的是,很多时候以为在一个大悲剧后,大家便会哭哭啼啼,但其实很多时真真正正遇上很大的痛苦时,你会不想面对,很想离开这里,或整个人离开这世界,让自己抽离,那种痛比纯粹大哭大嚷的痛更痛,所以有人经历这些事后想轻生。在戏内的那种痛苦,其实是合乎真实的,这种痛苦亦想给观众一种感觉是,不要忽视那些很平静、家中曾经历困难或有情绪问题的人,因为很多时平静也很可怕。反而嚷着要生要死的,可能是争取注意,要你安抚他。很多时那种痛苦是你看不见的,也很值得关注,特别因为这是一个精神病患。我们常常关注精神病患者,但他的家人呢?我们如何照顾有思觉失调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人?这部戏提出了,精神病患者的家人也很值得我们关心,亦很值得我们尊重。」

翁子光笑指与谷祖琳很有缘份。
戏中的一家四口曾经过着幸福和愉快的生活。

(to be continued……)

Text & Interview:机 ︳Video & Photo:Hung ︳Subtitle:Joy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