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染肠病毒数小时恶化!医警告「疫情仍在流行期」有3症状快就医

时间:2025-07-12 10:41:10点击:9健康

肠病毒疫情高峰已过,但卫福部疾管署预估,到2025年7月底仍是流行期。医师提醒,新生儿感染后,常为轻微症状或无症状,症状表现较不明显,初期诊断难度高,但可能在短期内就发展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家长与照顾者应格外警觉,一旦孩童出现心跳过快、不明瘀青、持续抽搐等疑似症状时,应尽速就医。

疾管署统计,截至2025年7月8日,已累计9例肠病毒感染併发重症确定病例(含6例死亡),分别感染伊科病毒11型8例及克沙奇B5型1例;今年肠病毒感染併发重症病例数为近6年同期最高;另新生儿肠病毒感染併发重症确定病例累计仍为6例,其中5例死亡个案,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

新生儿肠病毒3大传染途径

北市联医和平妇幼院区小儿科主治医师郑彦辰表示,省内社区流行的新生儿肠病毒型别以克沙奇B群与伊科病毒为主,潜伏期为2~15天(平均3~5天),年龄较大孩童的肠病毒感染常见口腔溃疡(疱疹性咽峡炎)或併手脚掌水泡(手足口病)等表现。

郑彦辰指出,新生儿肠病毒传染途径包括:

  • 产前透过胎盘
  • 分娩时接触产道分泌物
  • 出生后由照顾者传染新生儿肠病毒症状轻难诊断

尤其新生儿感染后,常为轻微症状或无症状,若有症状表现也较为不典型或不明显,初期诊断难度高。郑彦辰建议,要多留意体温异常(发烧或体温过低)、奶量减少、嗜睡(活动力下降)等症状。

此外,郑彦辰提到,新生儿肠病毒併发重症的表现多样,病情可在数小时内急遽恶化,当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家长务必须即时辨识并就医处置,包括心搏过速、皮肤苍白或呈现大理石斑;不明皮肤出血点或瘀血、紫斑;持续抽搐、囟门膨出、肌肉张力异常等3大重症警讯。

郑彦辰说明,目前尚无针对肠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新生儿感染后,以维持呼吸、循环与营养稳定等支持性疗法为主。对于出现重症徵兆者,临床上可考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部分研究显示在病程早期使用可能有助预后,医疗团队会依宝宝病况调整治疗策略,必要时转入加护病房持续监测与治疗。

防肠病毒感染落实4招

郑彦辰强调,预防肠病毒感染是关键,提醒準父母及照护者留意4大要点:

  • 孕妇与新生儿于流行季节应避免出入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避免亲友有症状时接触新生儿。
  • 孕妇于产前2週至分娩前后若出现发烧、呼吸道症状、腹泻、肋肌痛等,须主动告知医师;同时避免接触感染源,勤洗手与环境清洁。
  • 接触宝宝前、挤奶前或换尿布后,应以肥皂正确洗手;常接触的奶瓶、奶嘴、玩具、床边栏杆等物品,需定期清洁与消毒。
  • 哺乳期间妈妈如有不适或疑似肠病毒症状,应与医师讨论是否继续哺餵母乳,并评估是否暂时与宝宝隔离,以免传染。

欢迎加入《优活健康网》line好友,更多医疗新知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