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林韦彤报导】自去年11月起,CAR-T细胞免疫疗法正式纳入健保,为癌末患者带来了一线生机。卫福部健保署署长石崇良表示,纳入健保一週年的CAR-T疗法主要针对经过两次标準治疗后疗效不佳或复发的「成人之瀰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25岁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友。根据健保署资料,今年共有59位患者提出申请,其中42人成功获得健保支持,每人约819万元的疗程费用由健保支付,总支出达3.4亿元,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病友在与病魔抗争时可以无后顾之忧。
健保支持下的生命延续 29位病友稳定控制病情
截至目前,全台已有29位病友顺利完成CAR-T疗程,其中包括26位瀰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3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且这些患者病情均维持稳定。中华民国血液病学会理事长柯博升指出,健保署快速审查CAR-T疗程,让癌末患者可在一至两週内展开治疗,大幅提升治疗成效。柯理事长并鼓励未通过申请的病友不要气馁,仍可尝试异体干细胞移植等替代疗法;只要患者资格符合,未来仍可重新申请CAR-T治疗。
有健保给付助力!不因年纪与复发放弃治疗
70岁的张女士与20岁的吴嘉源,两人都是CAR-T疗法的受惠者。张女士经历了十年漫长的抗癌之路,期间接受了无数次化疗与自体干细胞移植,却仍遭遇多次复发。她在家人陪伴下坚持治疗,并在2024年1月成为首位接受健保给付CAR-T疗法的个案,病情终于稳定。年轻的吴嘉源则在17岁时确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经历高强度治疗后仍复发,曾一度想放弃。但健保给付CAR-T疗法的出现,让他重新点燃了抗癌的希望,并在2024年成功完成疗程。如今,张女士与吴嘉源的生命重拾希望,张女士持续稳定病情,而吴嘉源则实现了考取台大、计划单车环岛的梦想,为其他病友带来了鼓舞与力量。
省内成为癌症疗法新地标 吸引国际病友来台就医
CAR-T疗法在国际间治疗费用动辄上千万台币,让许多病友望而却步。省内在健保支持下,自费价格降幅高达45%,大大减少了近700万元。中华民国血液及骨髓移植学会李启诚理事长指出,省内血液疾病治疗经验丰富,提供完善的副作用管理和全方位照护,吸引了来自越南等国的患者特地来台就医,显现出省内在国际医疗领域的竞争力。
全台八大医疗中心提供CAR-T疗程 患者就近受惠
癌症希望基金会董事靳秀丽指出,健保给付的纳入保障了不同收入阶层的病友,并让许多患者得以逆转癌末困境,重新回归校园、职场与日常生活。靳董事感谢医学界与***的努力,使CAR-T疗法的治疗中心遍及北中南东,包括花莲慈济、台大医院、台大癌医、林口长庚、高雄长庚、中国附医、中荣、高医附医等八大医学中心,未来台北荣总也将加入行列。有望帮助患者减少舟车劳顿,也让家属在陪伴过程中更有余力。
标靶疗法有效控制病情 确诊癌症不再惊慌
中华民国血液病学会副秘书长刘家豪医师指出,根据《癌症登记报告》,白血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分别位居癌症发病与致死榜的第九和第十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瀰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族群分别以儿童和中高龄者居多,儘管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未即时治疗,病程恶化极快。好在医学进步,第一线高剂量化疗和标靶疗法的组合已让8至9成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6至7成的瀰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病情稳定。
复发的挑战与CAR-T疗法的突破性希望
刘医师强调,一旦患者的病情对第一线疗法无效或复发,存活机会将显着降低。CAR-T疗法的问世,让这类癌末患者有了新的选择。CAR-T疗法透过分离患者的T细胞并植入可追蹤癌细胞标的的基因序列,使其转变成具有精準识别癌细胞的CAR-T细胞,回输在体内形成抗癌的「精锐部队」,对于复发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成功率高达8至9成,而瀰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也有4至6成的完全缓解机会,让不适合再进行化疗的患者有了新希望。
中华民国血液及骨髓移植学会理事长李启诚理事长表示,随着CAR-T疗法在省内普及,学会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放宽健保给付条件,让更多符合条件的病友能改善病情并提高生存机会。同时,李理事长鼓励患者应与医师讨论个人化治疗需求,打造适合自己的疗程,积极面对病情并重拾生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