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后散步为什么没效果?骨科医师揭「3大原则」,这样运动才有效

时间:2024-11-07 14:59:50点击:52健康

晚餐后到操场或附近校园散步,是多数高龄长辈的「运动」。骨科医师表示,这样子的运动量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太够,顶多是消耗一些多余的热量,只比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好一点而已,无法达到运动带来的益处。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5岁以上长者每週应累计至少150分钟中等费力运动,很多长者把饭后友散步当成运动,发现效果不彰。成大医院骨科部主治医师暨骨科病房主任戴大为门诊常遇到患者问:「为何晚餐饭后固定到操场走一个小时,但没有什么效果,该怎么办?」

很多人以为只要有「动」就好,因此天天到操场走一万步,戴大为表示,事实上,要藉由运动促进身体健康,维持骨骼与关节的功能,需要更有效的运动。什么是有效的运动?必须符合相对高强度、种类多变化、功能性运动三大原则,才能达到最大效益。

相对高强度,才能强化心肺

高强度运动并不是要让年长者像年轻运动员一样横冲直撞打蓝球。这里所谓的「相对」高强度是以「相对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每个人不一样。如果平常没有在运动,只要稍微走快一点,可能就已经达到「相对高强度」。

所谓的「相对高强度」,就是指在运动的时候,要保持「觉得有一点点吃力,但是还不至于不舒服」的状态,这样才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益心肺功能,并且燃烧脂肪。

戴大为以健走为例,如果走20分钟还不觉得「有点喘」,没有流汗,这样的强度是不够。此时可以考虑「加大步伐」或「加快速度」。他推荐「加大步伐」,因为加大步伐可以招唤更多肌肉来出力,比增加时间或距离都来得有运动效果。

若有穿戴式的心率装置,例如运动手錶,可以用「每分钟心跳数」来估计运动的强度。一般来说,每个年龄的「最大心跳数」大约是220减掉年龄。心跳如果达到最大心跳数的60 – 80%就属于相对高强度。

例如60岁的老李,其每分钟最大心跳数是:220 – 60 = 160 下

想要达到「相对高强度」的运动标準,运动时的心跳要维持在:

160 x (60 ~80%) = 96 ~ 128 下

训练全身肌群,种类多样化

没有一种运动可以训练到全身所有的肌肉。也没有一种运动可以同时训练全身的肌力、肌耐力、爆发力、心肺功能以及柔软度。

因此要让身体的素质全方位改善,就是尽可能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他说,这个观念类似「尽量吃更多种类的食物以摄取各类营养素」。

在能力所及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会发现运动的效果更好。例如每天健走的老李,可以改成週一、週三健走,週二、週四改打太极拳,週末可以骑脚踏车出游。夏天可以到游泳池游泳或在水中运动,冬天可以参加社区瑜珈班,伸展筋骨。

戴大为提醒每一项运动都有基本动作,在运动之前,需要衡量自身的经验以及能力,循序渐进、按步就班。

多做功能性运动,健康老化

功能性运动最简单易懂的定义就是: 可以「增进日常生活的功能」,就叫做功能性运动。例如「深蹲」或太极拳的蹲马步,所用到的肌肉就从椅子上站起来所需用到的肌肉。

很多人说,年纪大不适合深蹲,因为会伤膝。事实上,只要从椅子上站起来就可以训练练到肌肉了,建议民众从地上把东西拿起来再放到比较高的柜子上,这个简单动作也有同样的效果。

戴大为说,这些动作大部分都是多关节的动作,不但有益于骨骼肌肉的强健,还可以增加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维持良好的生活功能,避免年老后生活上的依赖。

运动不只是训练肌力,同时训练协调性、稳定性、神经控制也很重要。因此多做肌群训练运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他再次提醒长者,若要达到运动效果,最好上述三大原则,并根据自己的自身能力循序渐进,让运动成为习惯的一部分,才能健康老化。

戴大为

文/邱玉珍、图/巫俊郡

谘询医师:成大医院骨科部主治医师暨骨科病房主任戴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