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没事仍大肠癌!医曝5原因 出现「红灯警讯」别轻忽

时间:2024-11-07 11:59:52点击:58健康

健康中心/郑余蓉报导

吴宗勤医师提醒,若发现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有血、或是粪便突然变细、出现无法缓解的腹胀等等,这些都算红灯警讯。(示意图/资料照)

▲吴宗勤医师提醒,若发现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有血、或是粪便突然变细、出现无法缓解的腹胀等等,这些都算红灯警讯。(示意图/资料照)

若做完一次大肠镜检查,下次建议回诊追蹤时间还没到就发生大肠癌,胃肠肝胆科专科医师吴宗勤表示这就是所谓的「大肠间隔癌」,常见原因不外乎5项。

医师吴宗勤在粉专「腹内的日常 吴宗勤医师」说明,所谓的「间隔大肠癌」,就是在建议回诊大肠镜的时间还没到,就出现了大肠癌。举例来说,假设一开始只有1颗大肠腺瘤,且在1公分以下,医师建议大概5年追蹤,但在第3年时就出现血便被诊断大肠癌,这就叫做「间隔癌」。

【间隔癌常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5项:

● 当下清肠準备不佳

● 医师大肠镜拉出来的时间过快(建议6分钟,最好8分钟,不含息肉切除)

● 大肠镜观察时没有将大肠撑开

● 大肠镜没有做到终点(盲肠)

● 大肠息肉增长速度太快(通常扁平锯齿状腺瘤长大速度比较快)

吴宗勤表示,大肠间隔癌占所有大肠镜约3-9%,他个人都会跟病人说5%,平均间隔癌都在3年左右被发现,若1年以内被发现,通常会觉得是被漏掉,「所以我自己的病人,颗数比较多、菸酒生、大肠癌家族病史,我都会请他们不要超过3年追蹤,清肠準备不佳、超过2公分的大肠息肉或者是早期癌切除,我就会建议1年后追蹤,搭配着国健署的粪便筛检或者是公司的粪便筛检,如果呈现阳性就提早追蹤」。

此外,吴宗勤认为,最重要还是病人要有警觉性,若发现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有血、莫名的缺铁性贫血、粪便突然间变细或者是出现黏膜、无法缓解的腹胀,这些都算是要小心的红灯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