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8岁患者长期患有心律不整,日前右脚突然变黑、冰冷且疼痛,忍了3天不见好转,决定至奇美医院急诊就医。医师经电脑断层检查发现「右腿动脉血管血栓堵塞」导致血流中断,右脚已陷入危险缺血状态,随时有截肢风险。后续,医疗团队立即安排紧急取栓手术,清除血栓恢复血流,并进行筋膜切开术,成功挽救病人的右脚。
「下肢动脉阻塞」俗称脚中风
随着时序进入秋冬季,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好发季节。奇美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治医师陈介夫指出,「下肢动脉阻塞」俗称脚中风,通常由血栓或栓塞所引发,当血液无法顺利流至肢体末端时,会引发严重的缺血,进而导致组织坏死。
以下为脚中风常见的症状:
- 疼痛
- 皮肤苍白
- 冰冷
- 麻痹
- 感觉异常
- 摸不到脉搏脚中风未及时治疗恐截肢
陈介夫说明,脚中风若不及时治疗,血流中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截肢甚至死亡。根据201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急性肢体缺血研究显示,每年每1万人约会发生1.5例下肢急性动脉阻塞,即使经过及时治疗仍有2至3成的病人还是会面临截肢的情况。
此外,根据2024年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医疗指引指出,急性下肢缺血的治疗效果与就医时间密切相关,若未能在4~6小时内让肢体再灌流,救回下肢的机会将大幅降低。
脚中风要如何治疗呢?陈介夫表示,针对下肢动脉阻塞的治疗,取栓手术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根据病人的病情与阻塞位置,医师会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常见的取栓方法包括传统的外科取栓手术、微创的血管内治疗,以及药物溶栓。
以「传统外科取栓手术」来说,治疗原理是直接切开血管、取出血栓,能快速恢复血液循环,但因为有伤口,恢复时间较长,适合严重阻塞或无法使用微创手术的病人。「微创血管内治疗」则是利用特殊导管进入血管内,透过导管吸栓或机械取栓等方式将血栓移除,因创口小且恢复快,中等至轻度阻塞可使用,但需要自费医材。
而血栓较小或无法立即手术的病人,则可考虑无需手术的「药物溶栓」,透过药物注射来分解血栓,但有出血风险部分,这部分需要与医师详细讨论是否适用。
陈介夫解释,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与风险,选择取栓方式时,必须根据血栓的位置、大小及病人的全身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因此,民众在接受治疗时,应与专业医师充分讨论,选择最适合自身病情的治疗方式,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3种下肢动脉阻塞治疗方式】
脚中风往往合併心律不整
陈介夫指出,许多脚中风的病人往往合併心律不整的问题,也是造成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心房颤动等心律不整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严重的併发症。因此,及早就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有心律不整风险的病人,定期检查与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
他也提醒民众,若有心律不整,遵从医嘱定时服药是控制心律不整的关键,并能有效降低血栓风险;若发现肢体冰冷、剧痛、麻木或变色的情况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宝贵的治疗时间。
欢迎加入《优活健康网》line好友,更多医疗新知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