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来临,意味着冬季开始,民众这时按照民间习俗补冬,睿鸣堂中医诊所院长吴宛容表示,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意思是如果没有好好调养身体,来年春天就容易受到病邪入侵。
三叉神经痛发病高峰期 40岁以上女性请小心
立冬气温剧烈变化,除了是流感、感冒的好发期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高峰时期,特别是40岁后的女性族群,有些人会突然其中一侧的脸颊感受到剧烈疼痛,像是刀割、针刺般强烈。
吴宛容说明,因季节温差大、气候潮湿,湿气与寒气容易侵袭头部刺激肌肉及血管导致收缩,三叉神经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易出现异常放电,诱发疼痛现象加剧。
吴宛容透露,三叉神经痛加剧的病患除了服中药治疗外,针灸或耳针放血治疗也是关键手段,可以减少神经周围的肌肉、筋膜张力,重建气血循环,除了止痛也能减轻发炎反应。
预防三叉神经痛 中医传授2大原则
天冷怎么预防「三叉神经痛」? 吴宛容建议民众要遵守2大原则,作息规律避免风寒及减少坚硬及刺激性饮食。
- 作息规律,避免风寒:需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还要记得做好头面部的保暖,以免让风寒再次侵袭诱发疼痛。
- 减少坚硬及刺激性饮食: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避免过大的咀嚼动作,以免反覆刺激牙齿及口腔,使得疼痛频率上升,且切记不可吃油炸、辛辣、上火等食物。所以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此时节不宜「大补」让发炎更加重,只宜「平补」增加免疫力。
寒冷会使肠胃出状况 暴食火锅易弄巧成拙
冬季是补肾的最佳时机,肾虚的人可在「立冬」节气补肾,吴宛容说明,补肾,首先要了解自己是肾阳虚,还是肾阴不足,如果常感觉畏寒、腰膝酸冷、带下稀多或夜尿多、月经不规则或量少则是属于「肾阳气虚」,可多食用桂圆、黑芝麻、核桃、黑豆、羊肉等。如果有失眠盗汗,口乾咽燥,腰膝酸软,月经过少或崩漏的现象,是属于「肾阴不足」,可多食用山药、黑木耳、白木耳、莲子、百合等。
吴宛容透露,寒冷会使胃肠功能失调,出现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发炎、消化不良等现象,尤其是冬天人们贪食火锅补品,以为这样能祛除寒气,却不知这样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肠胃疾病,因此,立冬期间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
吴宛容建议,此时节补养宜调整为「平补」的方式,民众可适当选择一些甘味的食物来调和脾胃、补养气血,像是山药、南瓜、马铃薯、白萝蔔、红枣、桂圆、香菇等,并酌量加入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如香菜、芥菜、青葱、生姜等温散风寒的食物,可防御风寒的侵扰。
如果体质阳气偏盛、易便秘和上火发炎的人群,注意不要吃过多姜母鸭、羊肉炉、十全大补汤等大补饮食,应多吃「白萝蔔炖牛肉」或用「白萝蔔羊肉汤」或「何首乌鸡汤」等平补饮食较适合。(NOW健康)
文章授权转载自《NOW健康》立冬为补肾好时机!中医师:採平补饮食 避免肠胃不适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