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吕佳恆报导】肺癌在国内癌症发生率排行第一,死亡率更是长年居冠,尤其肺癌若已是晚期,复发率高,一旦转移脑部,平均寿命不到三个月,对于病友而言从心理到生理都是一大考验,不过如今进入精準医疗时代,肺癌脑转移不再等于末期;台南医院副院长兼任成大医院胸腔内科主治医师林建中表示,EGFR 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因脑转移风险较无基因突变的患者更高,更需能有效进入脑部血脑屏障的药物。
EGFR基因突变肺癌患者 脑转移风险比一般患者高1.9倍
事实上,过去约60%至70%的肺癌患者发现病症时都已是晚期,幸好现在也有所谓的低剂量电脑断层筛检,让许多患者在早期就能发现病兆;林建中医师指出,低剂量电脑断层筛检让晚期发现的患者下降至五成以下,值得注意是,超过半数的肺癌患者带有EGFR基因突变,在脑转风险上比非突变患者高出约1.8到1.9倍,不过通常在给予基因突变患者使用标靶药物治疗后,脑部肿瘤的确有明显改善。
标靶新药能穿透血脑屏障 临床疗效较显着
林建中医师解释,治疗上,会依据患者不同程度的症状再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像对于已有吞嚥困难、无力甚至脑部肿瘤已危及生命等情况的患者,化疗、放射线治疗还是有必要性的存在,另外,若肿瘤较小且单一性的患者,则可考虑手术治疗,不过当患者症状并不明显,加上又为基因突变者,临床上仍以标靶药物为主,主要考量为目前的药物已发展出可有效进入脑部血脑屏障的标靶药物,让临床医师在治疗肺癌脑转移时有更多的选择。
▲台南医院副院长兼任成大医院胸腔内科主治医师林建中
65岁妇人肺癌脑转移 使用标靶药找回生活品质
临床一名65岁妇人,因头痛缘故因而就诊,经核磁共振发现脑部有5、6颗肺癌脑转移肿瘤,确诊是第四期肺癌,因符合健保给付条件,申请 EGFR 标靶药物治疗,经三个月后再回诊追蹤,脑部肿瘤有明显缩小迹象;林建中医师提及,过去还未有标靶药物时,临床上治疗这类的患者较为困难,不过如今有了标靶药物的帮忙,这位患者使用一年多至今,病情控制良好,也每个月固定回诊拿药,维持一定的生活品质。
健保开放EGFR 标靶药物 自10月起扩大给付自3B及C期至第四期一线 EGFR 突变患者
林建中医师指出,在国外第三代的标靶药物使用于第一线治疗已有一段时间,而省内自113年10月起,EGFR 标靶药物扩大给付用于晚期肺癌第一线治疗,适用对象由第四期扩及第3B 及3C 期,不限是否有脑转移且新增 EGFR 21 外显子 L858R 基因突变。事实上,虽然标靶药物是目前晚期一线患者的标準治疗,但副作用问题,例如腹泻、长疹子等,都还是临床治疗需要注意的地方。过去有些病人在使用标靶药物时也会一併开立止泻药物,以防不时之需。不过目前第一线健保治疗扩大EGFR 标靶药物的使用族群,虽仍需小心药物相关的副作用,但能让更多患者可以使用到能有效穿透血脑障壁的药物,对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和治疗结果皆有相当的帮助。
肺癌脑转移别放弃 与医师建立治疗方针是关键
「病患应与医师好好沟通。」许多民众得知自己罹患肺癌晚期加上又是脑转移,通常第一个念头就是放弃治疗,但其实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已有越来越多针对肺癌脑转移的药物及治疗方式;林建中医师呼吁,「即使没有对应的标靶药物可以使用,还有免疫的相关药物以及放放射治疗等选项能做到局部控制的目的,因此一旦发现疾病后,最重要仍是与医师详细讨论且接受评估,临床治疗前也会依据患者疾病期别、症状程度、肿瘤大小等情况制定日后的治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