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肿痛不稳定,原来是前十字韧带受伤!《优活健康网》特邀仁生复建科诊所院长、复健科医师陈渝仁于专栏撰文,他指出前十字韧带受伤常见原因,通常来自运动或是意外撞击扭挫伤,受伤当下会听到「啪」一声,接着感觉膝盖深层疼痛,治疗后须在物理治疗师陪同下进行复健运动,训练膝关节周边肌力稳定协调。
康康平常就是篮球羽球健将,每週运动3次,每次至少2小时,然而康康每次都是下班就直奔球场也没时间暖身就上场。今天抢篮板落地时没踩稳、膝盖又撞到别人的脚,康康听到「啪」一声后,痛到不支倒地。
冰敷后疼痛有比较缓解,但是膝盖越来越肿胀,走路感觉膝盖不是自己的、很不稳定,康康觉得这个情形不对劲,决定到复健科就诊。医师诊察过后告诉康康,膝盖内有很多积液,可能是积血,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前十字韧带撕裂,同时半月板也有受伤。
膝关节由4条重要的韧带负责稳定:内侧及外侧副韧带避免大腿股骨及小腿胫骨的内外侧移动,前后十字韧带则可避免膝关节的前后位移以及旋转。前后十字韧带前后交叉,型态上就像一个「X」,因此得名。
前十字韧带是4条韧带中最重要的稳定韧带,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韧带。据统计,美国每年新发生20万个前十字韧带受伤的患者。前十字韧带分为两束:内前束避免大腿跟小腿的前后位移,例如踢球动作可以拉住小腿而不会过度往前;外后束则避免膝关节过度旋转。
前十字韧带为什么会受伤?
前十字韧带受伤通常来自运动或是意外撞击扭挫伤。羽球、篮球、滑雪、足球等运动都很常见,常见造成受伤的动作包括:
- 快速变换行进方向
- 突然停下
- 快速跑动突然停下急停
- 空中落地时着地不稳
- 直接撞击
研究发现,女性前十字韧带受伤的比例比男性高,原因可能是神经肌肉控制、骨盆到下肢的排列以及雌激素等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臀中肌及比目鱼肌可以协助膝盖稳定而减少前十字韧带的压力,因此训练相关肌群可以保护前十字韧带降低受伤风险。
前十字韧带受伤常见症状?
前十字韧带受伤常见的症状包括:
- 受伤当下听到「啪」一声,接着感觉膝盖深层疼痛
- 膝盖肿痛
- 走路不顺,甚至跛行
- 膝盖活动度受限
- 膝关节周围疼痛
- 走路快一些觉得膝盖不稳定,像膝盖跑掉的感觉
前十字韧带受伤常会合併内侧副韧带及内侧半月的受伤,因此会透过理学检查及超音波检查相关软组织,并且确认是否有关节积液需要抽吸治疗。若需要更确定深部软组织的结构,或者确认半月板及软骨等组织的受损状况,会视情况安排核磁共振(MRI)检查。
前十字韧带受伤的治疗方法
前十字韧带受伤的处理方式须通盘考量,包括病人的年纪、活动强度需求(劳力工作或是办公室上班族)、运动程度(职业球员或是一般运动爱好者)、受伤程度以及周边组织的稳定性,处理方式包括:
- 药物:短期使用非类固醇类消炎药(NSAID)或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 物理仪器:热疗、电疗、雷射光疗等仪器可以帮助修复及加强局部循环
- 徒手运动治疗:治疗师以手法放鬆膝关节周遭筋膜软组织,并且检查是否合併相关肌群的不稳定/肌力不足,以运动治疗强化相关肌群,例如强化比目鱼肌及臀中肌、减少股四头肌及腓肠肌对前十字韧带的压力
- 超音波导引注射治疗:若是超音波发现膝关节或韧带积水/积血造成症状,应儘早以超音波导引将积水抽出;若有前十字韧带、膝内侧副韧带或半月板撕裂,则可以增生疗法注射治疗,药物选项包括高浓度血小板血浆(PRP)、生物活性因子疗法(Bioactive Molecules)高浓度葡萄糖等
- 手术:前十字韧带的手术标準并不是撕裂或断掉就一定要开刀,要整体考量膝关节的不稳定程度、相关的周边组织受损(半月板及韧带)、病患的活动强度需求以及保守治疗的效果,建议与医师详细讨论
前十字韧带受伤的复健运动重点在于膝关节周边的肌力及稳定协调训练,建议在物理治疗师协助下进行,示範动作如下图。
这个运动风气盛行的年代,前十字韧带受伤,包括撕裂或断裂都相当常见,只要及时诊断治疗,多数人可以回归运动场域,也避免前十字韧带损伤后的膝盖不稳定,造成膝关节退化的风险。
动作示範指导:
仁生复健科诊所 李承龙 物理治疗师
仁生复健科诊所 许芷聆 物理治疗师
欢迎加入《优活健康网》line好友,更多医疗新知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