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王冠廷报导】57岁的陈小姐,生活规律,向来健康,却在今年健检的乳房摄影,发现双侧乳房微钙化,转诊基隆长庚做切片病理化验,证实罹患乳腺管原位癌。由于病人希望治疗的伤口小,且后续不要再接受辅助的放射线治疗,因此基隆长庚医疗团队运用先进的达文西手术进行乳房全切除,再以立即深下腹动脉穿通枝皮瓣完成立即性乳房重建,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持续追蹤中。
原位癌未将病灶完全切除 四成患者恐成侵犯性乳癌
基隆长庚一般外科医师简禔萱表示,乳腺管原位癌如同它的名字,恶性的细胞就在原位,若是没有变异就是在乳房持续长大,不会转移至淋巴或是其他器官;但若是细胞进一步产生变异,变成乳癌,则可能会侵犯至皮肤、肌肉、淋巴,甚至转移至其他远端器官。
虽然乳房原位癌的预后良好,但若未将病灶完全切除,40%患者可能会复发转变成侵犯性乳癌。因此乳房原位癌传统的治疗方式,以乳房手术切除为主,视切除的术式看是否加上放射线照射成为主流,已有很好的治疗成果与癒后。
达文西机器人手臂 乳房全切除手术伤口小、安全性高
目前虽有研究显示,乳腺管原位癌对于範围较小、没有多象限多发性病灶,且切除后安全边界可以达0.2公分以上者,可接受乳房保留手术加上术后放射线治疗,其预后与全切除相近,但是陈小姐因为钙化点太过广泛,无法确认安全边界及有无多发性病灶,所以建议做乳房全切除。
基隆长庚医疗团队运用先进的达文西机器人手臂进行乳房全切除手术,具有伤口拉扯较小、***部分乳管切除较清楚等优点,并且只有外侧乳房约5公分切口,即可安全完成乳房全切除及前哨淋巴切片手术。
自体乳房重建主流 肌肉破坏少、降低疝气发生率
基隆长庚整形外科医师周宣宇提到,接受乳房全切除併乳房重建,对于乳房乳腺管原位癌及早期乳癌(第一或二期),是被目前医界所认同的治疗方式,在重建乳房外观、让病人重拾自信生活的同时,后续在乳癌的定期追蹤上也不会造成影响。
乳房重建的两大方向为义乳和自体组织重建,端视病人的需求考量。目前自体组织重建的主流,是採用深下腹动脉穿通枝皮瓣来进行,跟传统的腹直肌皮瓣重建相较,对于肌肉的破坏较小,也较不会有疝气发生。但因为深下腹动脉穿通枝皮瓣是游离皮瓣,需要重新吻合血管,因此手术技术门槛较高,时间较长,且术后一开始的恢复期也较久。
不过由于使用的是自体组织,病人恢复后较为自然,也无义乳相关感染、排斥、移位、破裂或淋巴癌风险,并可接受辅助放射线治疗。惟有后续若有生育计画的女性需审慎与医师讨论,以避免怀孕期间腹部扩张的过程产生腹壁疝气,进而影响胎儿及妈妈的安全。
原文出处:长庚医讯 第四十五卷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