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ngNet国家网路医药 编辑部
搭乘飞机旅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常见的旅游方式,然而对某些人来说,飞行过程中可能因为身体状况或机舱环境引发健康问题。在搭乘飞机前了解相关风险并做好準备,有助于确保旅程更加顺利。
哪些人不适合搭飞机?
新生儿:
小于2天大的新生儿不宜搭机,应至少等待两週以确保肺部完全扩张。怀孕妇女:
36週以上的初产妇及32週以上的多胞胎孕妇应避免搭机,以免增加早产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
不稳定心绞痛或过去三个月内曾发生心肌梗塞者需谨慎,应由主治医师评估搭机风险。
严重郁血性心衰竭患者因机舱低氧环境可能加重症状。
最近接受手术的人士:
包括2至3週内曾进行腹部、胸部、耳部手术的患者,手术后尚有气体残留或创口未癒合,搭机可能增加风险。严重贫血患者:
血红素低于7.5g/dl的患者应避免搭机,机舱低氧环境可能引发不适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若精神状况未获有效控制,建议避免搭机,若有陪同或药物控制可适度减低风险。肺部疾病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在飞行时可能面临低氧环境带来的挑战。如果氧气需求高,应提前谘询医生并安排飞行中的氧气补充措施。肺部疾病严重的患者在飞行前需进行低氧测试,以确定是否需要氧气辅助。中风后患者:
中风后的患者在稳定前应避免飞行,一般建议观察两至四週,确保健康状况稳定后再进行长途飞行。传染性疾病患者:
具传染风险的患者,例如肺结核患者,应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经医疗评估确认不具传染性后,方可搭乘飞机。
飞行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与预防方法
机舱的特殊环境可能引起身体不适,特别是对于已有健康问题的人来说,提前了解可能的问题并採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 舱压变化:
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气压相当于海拔1800至2400公尺。这种低压环境会导致氧气浓度降低,对健康乘客影响不大,但心肺疾病或严重贫血患者应事先谘询医师。 - 腹胀:
低压会使肠内气体膨胀,导致噁心腹胀感,建议乘客登机前减少食量,避免饮用含气饮料。 - 鼻塞耳痛:
气压变化可能引发耳朵疼痛,尤其是感冒或鼻窦炎患者。建议鼻窦炎患者登机前服用减轻鼻塞的药物,或让儿童在降落时吮吸奶嘴或糖果来平衡耳内压力。 - 低湿度:
机舱内湿度通常低于20%,会导致口乾、喉咙乾涩及眼睛乾燥。建议随身携带喉糖、乳液来缓解不适,并儘量不配戴隐形眼镜。 - 晕机:
大型飞机上罹患晕机症的乘客相对较少,但仍有部分人会受影响。预防方法包括登机前三小时避免进食、选择机舱中央位置、以及使用止晕药物。
特殊健康状况的建议
- 癫痫患者:
飞行中低氧环境、失眠和时差可能引发癫痫发作,建议随身携带药物并提前告知空服员自身状况。 - 骨折患者:
需有足够空间抬高或移动受伤部位,以避免血液滞留及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 牙痛:
飞行中气压变化会使牙齿中的气泡膨胀引起疼痛,建议在搭机前处理牙科问题。 - 血栓风险:
长途飞行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有血栓病史的患者。建议这些患者在飞行时保持腿部活动、穿着弹性袜,并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预防性抗凝药物。 - 手术后搭机:
手术后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手术部位气体膨胀风险。进行过腹腔镜手术或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应等待至少24小时以让残留气体排除,避免气体膨胀引起的不适。 -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血糖测试装置,并在飞行时按时服药。搭机时应避免将胰岛素存放在托运行李中,因为行李舱温度可能导致药物变质。 - 潜水后搭机:
潜水后不应立即搭机,至少间隔12小时,以减少减压症风险。
机舱中的感染风险
许多人担心机舱内的空气会导致传染病传播,实际上现代飞机的换气频率极高,可有效过滤细菌、病毒及霉菌。因此,机舱内感染风险较低。然而,传染性疾病患者仍应避免搭机,以免传播病菌。
搭机前,旅客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谘询医师,确保旅程中的安全。无论是舱压变化、低湿度或晕机等问题,提前了解并採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不适并确保旅途愉快。对于有特殊健康状况的人士,务必遵循专业建议,做好準备以应对飞行中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