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体力衰退出现焦虑症 「乐龄族正向心理指南」跟着做

时间:2024-09-21 21:00:09点击:224健康
老年人除了身体机能退化之外,也会出现心理调适问题,建议长者可自我留意,晚辈也可多加注意家中长者是否异常的情形。

【健康医疗网/记者王冠廷报导】66岁的J先生,自营传统产业公司,年轻时因工作繁忙,经常睡在工厂,假日也将心力放于事业,公司营运日渐上轨道,开始将工作慢慢交给干部处理,但却发现随着年纪变大,空闲时间变多,却没有生活嗜好,加上体力也退化,于是开始出现焦虑、心慌、失眠、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体力衰退又过时 导致缺乏信心

J先生到新竹台大分院新竹医院精神部门诊就诊,詹仁辉医师诊断为焦虑症,除了药物治疗,也安排接受个别心理治疗,鼓励病人培养唱歌、旅游等兴趣,寻找生活的乐趣,并提醒子女多陪伴病人,其焦虑及失眠症状逐渐获得改善。

老年人除了身体机能退化之外,也会出现心理调适问题,建议长者可自我留意,晚辈也可多加注意家中长者是否异常的情形;像是进入老年阶段后的「失落感」,

随着退休和社交频率的降低产生的「孤寂感」,以及退休后的空闲时间增加的「空虚感」,也有对退休后感到自己失去价值和成就感的「无价值感」。

预防负面情绪 日常这样排解情绪障碍

詹仁辉医师指出,为避免出现老年期的心理调适问题,预防胜于治疗,要多给大脑刺激,避免大脑退化;任何学习活动都会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神经联繫,有助于维持心智活跃。还有规律运动,能让大脑释放脑内啡而带来正向情绪,还可改善心肺功能、平衡感,增加自信,有益于精神健康。

此外,研究显示缺乏社交互动,可能是忧郁、焦虑、失眠及认知障碍的危险因子;长辈应多和亲友保持联繫,不管是用社群软体或是见面聊天,都是增加社交互动的方法,也可以参加社团、社区大学或村里活动等,增加社会参与感。若有余力就可练习放鬆,藉由深深吸气、慢慢吐气的以腹式呼吸练习,可活化副交感神经,而让身体平静下来;或是透过冥想也可将注意力集中,练习觉察、自省与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