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副作用助完成疗程!「化瘀解毒」恢复脏腑功能 中医助大肠癌术后调理

时间:2024-09-20 18:00:25点击:119健康

「省内 10 大癌症中,大肠癌在 30 年前名列第 7,近年已篡上第 1 名,这么大的变化与生活习惯及饮食内容大有关係。」马偕纪念医院中医部主任陈光伟说。根据 2020 年的资料,省内每年新增约 1 万 4,000 名大肠直肠癌患者,其中有超过 4,500 人死于大肠癌,是个不容忽视的疾病。

近年,大肠癌有年轻化之趋势,专家普遍认为与饮食有明显关联,偏食高脂、高盐、高糖、烧烤,饮食不洁也不节,给大肠癌滋长的机会;除了这些「外患」,晚睡、忙碌、生活压力等「内忧」,也带来大肠癌的病机。中医文献中,大肠癌也属「肠积」、「肠覃」、「癥瘕」、「锁肛痔」等範畴。

身体逢「内忧外患」,是大肠癌的温床

中医认为,内因以正气亏虚、情志失调为主,让人免疫力下降,伤及脾胃、其他脏腑功能,负面情绪更造成气血瘀滞,损伤脾胃,蕴积体内,久而形成肿块。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症状包括大便带血、大便习惯改变,如持续腹泻或便秘,这些症状得经由定期的大便潜血检查及大肠镜检查,才能发现大肠是否悄然癌变。

手术与放化疗西医疗程后,术后皆是中医介入的好时机

陈光伟表示,在古中医的记录中,各种癌症都是末期癌症症状,描述的症型多半为湿热毒瘀、气血虚衰、百般难治。然而,现代中医以中西整合抗癌,中医能在癌症各期别介入,例如术后、放化疗期、术后追蹤期、甚至癌症晚期,都可以发挥加强或辅助现代医学治疗的重要角色。「西医有其治疗的 SOP,中医要抓到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去助攻,以辅助、减少副作用为主。」陈光伟说。

现今大肠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各有不同副作用。手术后可能有出血、下肢血栓、感染或器官沾黏等状况;化疗可能带来肠胃不适、噁心、呕吐、腹泻、食慾不振、口腔黏膜破损、倦怠、掉髮等;放疗则易引起皮肤状况、便秘、频尿、小便疼痛灼热、性功能障碍等。此时,中医非但可提供基本的体力支持,更能减少化疗带给身体的毒性、副作用或手术后遗症,进而增强治疗效果,让身体充分恢复,提升病患的存活率和生活品质。

陈光伟指出,诊间放化疗后追蹤期的病患最多,中医依照病患体质、病程调理,通常吃中药 2、3 年,最多 5 年的保养期。若遇大肠癌晚期、安宁病患,也会透过针灸帮忙止痛,或提供补阳的药汤,维持体力。

中药有其抗药性和毒性,由医师判断服用时间

如果大肠癌病患觉得中医效果好,可以一直吃下去当保养吗?陈光伟直说,中药也有其抗药性和毒性,过与不及,重点是让病患回归日常生活,就不需要依赖药物了,「没有必要吃中药十几年。」

他曾遇过一个高龄九旬的婆婆,怕身体无法负荷,无法动手术、也不做放疗,只是担心她的肿瘤出血,中医给以清热的药,健脾补气,让婆婆吃得下,才有体力抗癌,也要能消化吸收,才能补充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目前已维持 3 年。

或有大肠癌第 4 期病患,化疗后又复发,用药量增加,痛苦也增加,「我手上不少这类病患,用中药让他能继续接受比较强力的化疗,如此才能继续延长生命。」陈光伟说,现今大部分医学中心都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民众可多利用各地区中医诊所详询中医介入癌症治疗的时机和方法。

大肠癌并非绝症,卫生福利部正倡导癌症中医辅助医疗计画,希望「中西合璧」,让病患得到最完善得照顾,也能顺利完成疗程,战胜癌症。民众也应注重身体检查,现在的健检「套餐」多半有大肠镜,这是发现是否有瘜肉或病变的重要方法。

谘询专家:马偕纪念医院中医部主任 陈光伟

文 / 吕嘉薰 编辑 / 赖以玲、黄慧玫 图 / 杨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