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报导】民进党籍台北市议员许家蓓罹患子宫内膜癌48岁辞世,令人意外。国健署最新癌症登记报告显示,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已超越卵巢癌和子宫颈癌,成为妇科癌症之首。由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并无明显症状,专家提醒停经前后女性如有异常出血,应及早就医,接受检查。
子宫内膜癌发生率飙升 成10年内成长快速的癌症
据了解,许家蓓是在几个月前确诊子宫内膜癌,当时已是晚期,转移至骨癌,接受化疗,恢复状况不错,当时没未对外说明。不料,上星期起,病情急转直下,陷入昏迷,不幸于18日清晨病逝。
国健署最新癌症登记报告显示,110年子宫体癌发生个案为3205人,位居女性癌症发生率第5位。子宫体癌分为子宫内膜癌、子宫恶性肉瘤,92%为子宫内膜癌,在过去20年,发生率上升近3倍,成为省内最常见的妇科癌症。
省内癌症基金会表示,子宫内膜癌为发生于子宫内膜的癌症,可分为雌激素依赖性、非雌激素依赖性,多数病患为雌激素依赖性的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子宫内膜癌已超越子宫颈癌,居女性生殖器官癌症首位,是近10年内成长快速的癌症之一。
子宫内膜癌8大危险因子 了解潜在危险谨慎预防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40至60岁停经前后的女性,停经后个案常因***异常出血而来妇产科门诊求诊,***出血量一般不多。至于尚未停经的妇女症状为血量异常增多、月经出血期过长、不正常出血,少数主诉为分泌物增多,尤其是血性分泌物。
省内癌症基金会提出子宫内膜癌8大危险因子,分别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延迟停经、没有生育、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雌激素过高,以及具有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女性。
子宫内膜癌难筛检 异常出血为警讯
目前子宫内膜癌仍无有效的筛检方法,省内癌症基金会提醒,停经前或停经后女性,若有异常的出血,一定要尽快就医,才能早期发现,提早治疗。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第1及2期的病人5年存活率为9成及8成。如为晚期,扩散到子宫以外的地方,则预后相当差。
如何降低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国健署建议,规律运动、适量饮用咖啡、健康饮食及维持适当体重。此外,平日建立均衡饮食、少油、少盐、少糖等健康生活型态,才能远离癌症威胁。
核稿编辑:陈如颐
# 首图来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