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1岁的男童出现腹泻及腹痛,甚至血便的症状,原以为是吃坏肚子或是肠胃炎,前往诊所就医,但仍出现上腹部反覆疼痛及血便,连服药也无法改善,进一步接受检查,证实罹患罕见的发炎性肠道疾病克隆氏症。
持续腹泻、腹痛及血便数周,消化道异常出血不止是关键警讯!收治男童的双和医院小儿肠胃科医师郑弘彦指出,帮男童安排系列内视镜检查,先是透过上消化道内视镜(胃镜)中发现十二指肠有线性溃疡,接着在下消化道内视镜(大肠镜)中则发现大肠局部发炎,并安排可较完整、清楚检视小肠病灶的胶囊内视镜(Capsule endoscopy),观察到远端迴肠有明显溃疡伴随出血情形。此外,从粪便检体化验结果也发现肠道发炎指数中的粪便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明显上升,这种消化道发炎的跳跃式病灶正是克隆氏症的重要特徵。
郑弘彦随即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并搭配「克隆氏症排除饮食」调整,也就是降低大肠中食物残渣、减少肠胃蠕动的低渣饮食,使肠胃道获得充分的休息,最终顺利帮助男童减缓腹痛及血便等相关症状,接下来只要定期门诊追蹤即可。
郑弘彦指出,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是一种发炎性肠道疾病,会出现肠道慢性反覆发炎,影响整个消化道,从口腔到***之间的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生,且病灶常为不连续的分布,也就是所谓的「跳跃性病灶」。
然而,该病之病因目前仍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包含,先天的遗传基因(如NOD2 gene)影响;后天的饮食,如高油脂食物,抑或环境诱发因子,如肠道细菌感染等。
值得注意的是,克隆氏症如果没有即时诊断治疗,可能导致贫血、穿孔,脓疡、营养不良或生长迟缓!其诊断工具包括胶囊内视镜与上、下消化道内视镜,结合病理切片,以及粪便钙卫蛋白检测等方式做出正确诊断。
郑弘彦提醒,克隆氏症初期症状易与一般肠胃炎混淆,不易诊断,若是儿童、青少年有慢性腹泻,合併有长期腹痛或血便等症状,需要提高警觉,建议前往小儿消化科门诊寻求专业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