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福部公布最新「111年癌症登记报告」,肺癌连续两年位居榜首、大肠癌紧追在后排第二,癌症时钟更快转了17秒。预防癌症是健康必修课,从今天开始建立「防癌新生活」,做到10件事让癌细胞自然远离你。
最新十大癌症出炉!癌症时钟快转17秒
根据「111年癌症登记报告」,新发癌症人数为13万293人,较前1年增8531人,罹癌的平均年龄为64岁。以全癌症而言,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时钟又加快17秒。
而在十大癌症(不分男女)新发生人数中,肺癌连续两年位居榜首,其次依序为大肠癌、女性乳癌、肝癌、摄护腺癌、口腔癌、甲状腺癌、胃癌、皮肤癌,而子宫体癌则挤下癌王胰脏癌,位居今年的第10名。
此外,男生要特别注意食道癌、口腔癌风险。根据统计,其发生率分别为女性的12.5倍与9.9倍,这都与嚼槟榔、吸菸脱不了关係。研究指出,嚼槟榔会增加28倍口腔癌风险,吸菸会增加18倍口腔癌风险,若有两者习惯同时再加上喝酒,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之风险更高达10.5倍。
防癌新生活10个建议!从今天开始养成习惯、打造抗癌防护罩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菸、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身体活动及肥胖等都是诱发癌症的主要危险因子,且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综合专家建议以及卫福部国健署列出的防癌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力行这些好习惯,有利打造抗癌防护罩,期望大家一起远离癌症!
维持健康***:体重过重会增加罹患大肠、乳房、子宫内膜、胰脏、肾脏、胃、食道及其它部位的罹癌风险,例如肥胖者罹患子宫内膜癌、食道腺癌、肾细胞癌风险高出2至4倍。此外也可能因罹患高血压、糖尿病而影响生活品质。
规律运动: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降低罹患大肠癌、乳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运动甚至是某些癌症的抗癌处方。研究显示规律运动可增强免疫和消化系统,且帮助体内的荷尔蒙维持稳定,以降低罹癌的风险。
多吃蔬果五穀、多喝水:摄取丰富植化素、维生素和纤维,有助于保护细胞,减少损害而癌变,因此研究显示,多吃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有助于抵抗食道、胃肠、口腔咽喉等部位的癌症。另外,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可以帮助代谢、有利身体各部位功能运作,同时预防肥胖,是日常最重要的保养基本功之一。
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品:红肉虽然有蛋白质和铁,但摄取过多会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另外加工肉品如火腿、培根、热狗,製程中可能含有会损害健康细胞的致癌物质,建议尽可能避免。
减少盐份和高油食物摄取:盐分过量不仅影响血压,也容易损害到胃的内壁而增加罹患胃癌风险及其它慢性病。另外也建议避免吃太多高油脂和高糖食物,包含炸物、含糖饮料、饼乾、肥肉等。
不过度依赖营养补充品:市售营养补充品越来越多元,很多人会仰赖保健食品强身健体,但丰富且均衡的饮食,才是每天获取营养最重要的管道。目前没有研究显示服用营养补充品可以预防癌症,相对的,服用特定的补充品甚至会增加罹癌的风险。
拒菸、拒槟,避免过度饮酒:吸菸会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膀胱癌、肾脏癌、胰脏癌风险。而槟榔子(菁仔)亦属于第一类致癌物,在省内10个口腔癌患者9个都有嚼槟榔。除了菸和槟榔,实证显示过度饮酒增加罹癌风险,所有癌症的死亡人口中有3.6%的比例与饮酒有关。
远离空气污染、环境贺尔蒙:研究显示,暴露于空气污染与环境贺尔蒙,与免疫疾病、不孕、罹癌风险有关。平时注意环境空气品质、空气不佳时戴上口罩,同时少用塑胶餐具,远离塑胶毒害。
打疫苗:80%以上的肝癌是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施打B型肝炎疫苗则可有效避免感染B型肝炎而降低罹患肝癌风险。感染人类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会诱发子宫颈、生殖器等部位的癌症外,也会导致头部、颈部等部位发生鳞状细胞癌,施打HPV疫苗可预防子宫颈癌症发生。
观察身体警讯、定期筛检:多留意身体细微变化和警讯,有不对劲就及早就医检查,同时也要记得定期接受癌症筛检,千万不要因为自觉身体健康就轻忽定期筛检的重要性,卫福部目前为以下族群提供癌症筛检服务:
口腔癌:30岁以上有嚼槟榔(含已戒槟榔)或吸菸之民众、18岁以上有嚼槟榔(含已戒槟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检查。
大肠癌:50-74岁民众,每2年1次粪便潜血检查。
子宫颈癌:30岁以上妇女,每3年应至少接受1次子宫颈抹片检查。
乳癌:45-69岁妇女、40-44岁二等血亲内曾罹患乳癌之妇女,每2年1次乳房摄影检查。
肺癌: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史,每2年1次低剂量电脑断层检查(LDCT)。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让我们守护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阅读:
- 红萝蔔过时了?癌症权威精选10种食物「打造抗癌餐桌」癌细胞最怕
- 身体发炎、失眠过劳是镁不足!4类含镁饮食大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