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深海鱼!癌医揭「1海鲜」超毒、害心梗:比塑化剂更恐怖

时间:2024-12-19 08:59:16点击:59健康

记者施春美/台北报导

为避免吃进塑胶微粒,医师张适恆建议,民众应少吃带壳海鲜。(图/嘉义县文观局提供)

▲为避免吃进塑胶微粒,医师张适恆建议,民众应少吃带壳海鲜。(图/嘉义县文观局提供)

研究发现,塑胶微粒汙染物可能是加速衰老的主因。医师张适恆表示,不同于人可透过排尿、排汗来排除塑化剂,塑胶微粒很难排出人体外,且它会干扰肠内菌,恶化肠道环境。他建议民众平时「喝过滤饮用水、少吃带壳海鲜、保持地板清洁、避免塑胶包装,有助于降低摄入塑胶微粒风险,降低罹癌风险。

医师张适恆专长为急诊医学、预防医学、抗老医学、癌症医学。他在其YouTube表示,今年9月南韩科学家研究发现,加速人体衰老的原因可能是塑胶微粒污染物,它会分解为奈米塑胶微粒,「容易藉由肠胃道、呼吸道,甚至皮肤进入人体。」

他表示,过去认为塑胶微粒不是活性物质,但南韩研究发现,塑胶微粒会进入小鼠的脂肪,产生「脂肪生成不良症」,加速人体老化,例如肠躁症患者粪便的塑胶微粒浓度较高,「此外,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组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栓、及心、肺、性腺、肾脏、关节、骨髓、大脑等的塑胶微粒浓度越高,人体衰老速度越快。」

张适恆表示,塑胶微粒会刺激细胞,甚至刺激基因,进而危害人体健康。他提供4项远离塑胶微粒的方法。

1. 过滤饮用水。包括喝的、煮饭所用的水,因塑胶微粒大多经由饮食进入身体,饮用水更是佔一大部分,民众可选择使用滤水壶。滤水壶等简易设备就能过滤掉90%以上的塑胶微粒。

2. 海鲜别连消化道一起吃。塑胶微粒会堆积在海洋,海洋动物再藉由食物接触到塑胶微粒,而塑胶微粒大多累积在其消化道。「其中,带壳海鲜最为严重,例如文蛤、牡蛎、淡菜,因为人食用时,会连同消化道一起吃。」而吃鱼一般会先去除内脏,较不易吃下塑胶微粒。因此,吃海鲜应以鱼类为主,且应选择食物链底层的小鱼。

3. 保持地板乾净。家中灰尘含有塑胶微粒,人会因此吸入肺部,塑胶微粒在肺中会分解为更小粒子,甚至进入器官和大脑,危害人体。

4. 避免塑胶包装。塑胶包装不只会渗漏塑化剂,更易脱落塑胶微粒,而使用塑胶容器时,别直接加热,能装冷的食物就别装热的,最好自备耐热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