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王冠廷报导】40岁的姜小姐,近一年来,她的脸部不只出现红斑和脱屑,即使加强保湿和使用药膏,鼻翼、脸颊处的症状却持续恶化,原以为是单纯的过敏反应,但在皮肤科医师的诊断下,发现真正的元凶竟是皮肤上的蠕形螨虫。
生活习惯不良 导致肌肤屏障遭到破坏
卫生福利部台北医院皮肤科吴家华医师说明,姜小姐因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导致作息紊乱,加上反覆使用类固醇药膏,最终破坏了皮肤屏障,造成蠕形螨虫失控增生,经显微镜检查发现其脸部皮肤泛红处的蠕形螨虫密度明显增加。透过使用抗蠕形螨虫药物治疗,并调整生活作息与改善清洁护肤习惯,成功控制螨虫数量,使皮肤状况逐渐恢复平衡。
螨虫过度繁殖 常见这些症状
蠕形螨虫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由人际接触传播。这种微生物主要寄生在人体皮肤的毛囊及皮脂腺中,特别是脸部和头部区域。在正常情况下,蠕形螨虫会与皮肤维持平衡,然而,当皮肤环境改变、清洁保养不当、免疫力下降,或长期使用类固醇等药物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导致螨虫过度繁殖。
吴家华指出,常见症状包括毛孔粗大、皮肤粗糙脱屑、红斑、丘疹、脓疱,以及皮肤敏感等,部分患者还会感受到搔痒和灼热感。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毛孔性糠疹」,使皮肤呈现砂纸或橘皮般的粗糙质地。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一般的毛囊炎或湿疹,若贸然使用成药治疗,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
预防蠕形螨虫 改善生活习惯为上策
对于蠕形螨虫的预防,吴家华建议,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注意饮食均衡以提升免疫力;採用正确的脸部清洁方式,避免过度清洁;定期更换寝具并保持环境卫生;同时避免过度使用化妆品,给予皮肤适当休息。
此外,若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寻求皮肤科医师诊治,透过专业的显微镜检查确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症状持续恶化影响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