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衰竭非末路!掌握早期徵兆 积极参与治疗 再创崭新生活

时间:2024-12-18 11:59:29点击:53健康
心脏衰竭早期症状如「累、喘、肿」。这些表现容易被误认为是年老体弱或日常疲劳所致,患者因而忽略延误就医。

【健康医疗网/记者陈佳慧报导】一名四十多岁中年男子,有慢性高血压,但没有规则追蹤与服药习惯,某次严重感冒且呼吸困难,住院才发现心脏衰竭。返家后饮食以麵线羹、水饺与泡麵等快速方便食材为主,后续三个月内,陆续严重水肿与呼吸喘诱发反覆再住院三次,由于心脏衰竭导致走路就气喘吁吁,最终失业造成经济断炊,被迫安置于游民之家。在没有接触心衰竭照护团队前,心脏衰竭对他来说,是失能与随时濒死的疾病,并造成他几乎丧失存活自信心。

经转介心脏衰竭急性后期照护团队,接受药物与系统化照护,在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训练下,不仅打破再住院恶性循环,重返工作职场,从游民变成可工作的社会中坚分子!还成为游民之家义工,帮助其他患者。

从这案例中可看到「心脏衰竭非末路等死疾病!」只要正确透过系统性整合药物与非药物照护,会有很高机会康复并大幅提升生活品质,重拾生活信心。

早期症状常被忽略 正确认知「累、喘、肿」是关键

基隆长庚纪念医院心脏衰竭中心刘敏慧个管护理专家指出,心脏衰竭早期症状如「累、肿、喘」,这些症状易被误认是年老体弱、感冒或疲劳所致,因此,常被忽略而延误就医。她强调,「有高血压、心肌梗塞或三高等病史者,若在生活中出现活动时呼吸喘或水肿等症状,应尽快主动前往心脏专科检查。」刘护理专家进一步分享,心脏衰竭分为A至D共四个严重阶段。许多患者即使在A或B阶段尚无明显症状,但心脏功能可能已开始减弱,存在隐性风险。因此,除了认识症状,心脏功能检查非常重要,可透过心脏超音波或B型利钠肽(BNP)血液检测等专业检查,协助及早发现心脏异常。

结合全方位照护资源 帮助患者减少急性发作

刘敏慧护理专家进一步表示,心脏衰竭治疗的关键要素包括:疾病自我管理行为训练,如定期量血压、体重、认识心衰竭疾病,这些行为能帮助患者辨识恶化徵兆,即时处理避免住院风险;营养调理上需遵从营养师建议的饮食配方;安全运动训练,以增加身体活动耐受力,让患者即便有心脏衰竭,仍然可以有好体能。特别提醒,心脏衰竭患者运动训练须在专业医疗指导下循序渐进,才能在确保安全前提之下,有效提升心脏功能与生活品质。

中华民国心脏衰竭照护学会推出心脏衰竭系列卫教影片

加强患者自我照护能力

为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全面了解心脏衰竭治疗与生活管理,中华民国心脏衰竭照护学会推出一系列心脏衰竭卫教影片,内容涵盖患者自我监测、饮食调控、复健训练和日常照护等多方面知识。刘敏慧护理专家说明,影片内容涵盖心脏衰竭知识对于患者非常重要,不仅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巧,也能让他们逐步恢复生活自主性和稳定性。例如,影片中提供如何调整饮食方法,像是减少盐分摄取、控制水分等,这对于减少水肿、降低心脏负荷都有直接帮助。

教育影片系列上线 助患者走向健康生活

中华民国心脏衰竭照护学会教育影片现已上线。该影片系列推出,不仅希望帮助患者及早识别心脏衰竭初期症状,还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病情恶化。刘敏慧呼吁患者及家属多利用这些影片作为自我照顾参考,以便更好地掌握病情,积极面对生活挑战。

齐心绽放战胜心衰卫教影片四部曲连结:
卫教天地 | 中华民国心脏衰竭照护学会 Taiwan Society of Heart Fail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