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其实是天生的?医:对抗「焦焦」有五招、家人也是情绪关键

时间:2024-12-17 20:59:40点击:55健康

「脑筋急转弯 2 」中的角色「焦焦」,佔据大脑主控台捣乱,将「乐乐」、「厌厌」、「忧忧」等其他情绪驱之别院,要求底下的身体组织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只为达到理想中的样子,却忽略了焦虑情绪对主人伤害。

动画情节也反映到现实,随着科技进步,生活、工作步调加速许多,衍生以往不常见的情绪障碍。如今,焦虑症俨然成为「文明病」,即使没有正式确诊,情绪问题也常萦绕身边,深感困扰却束手无策。

防御外敌的武器,焦虑是与生俱来

身心诊所医师杨聪财提到,焦虑属于人类本能的情绪,是受外界刺激而启动的自我防卫机制。他举例,古代人碰到黑洞时,除非是神经太大条的人,都会担心里头的不确定性,进而避开可能遇到的危险。就是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思维,才让人类生存到现在,与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相吻合。

杨聪财进一步说明,以往男性外出狩猎时,时常遇到诸多危险,但靠着大脑杏仁核作用,快速消化恐惧并做出决策,最终才存活下来;而古代女性在家相夫教子,较少在外面对危机状况,这方面的训练与刺激相对缺乏。在几千万年的演进下,如今男性的杏仁核体积较女性大,因此在精神医学的研究上,女性罹患情绪障碍、身心疾患的比例,几乎是男性的 2 倍。

过与不及都不行,焦虑恐影响生理

微弱的危机意识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但过多的焦虑情绪也会对身体带来负面影响。杨聪财指出,电脑发明后,本以为透过科技辅助,工作量有望减低,没想到事与愿违,反而负担更重。在一刻不得闲的情况下,许多人连睡前都惦记着工作,高张的生活环境诱发焦虑、忧郁等情绪。身体放鬆了、脑袋却还没关机,心理影响生理,睡眠品质不佳容易引起脑雾、注意力不集中,反倒形成恶性循环。

杨聪财表示,许多人尤其女性,都是「章鱼性格」的完美主义者,常要求自己样样全能,无法达标又会焦虑不已。若焦虑情绪影响到生活长达半年以上,就是慢性焦虑的广泛性焦虑症,不但会对环境高度敏感,也常惶恐不安、肌肉紧绷且易怒。

做好本份之外,家人的互动也是关键

面对席捲而来的焦虑情绪,杨聪财提供以下五种应对方式,无需服药,藉由正向思考、调整习惯,就能对情绪状态带来偌大的改变。

1. 划分能力範围:杨聪财建议将事件划分为「可控」与「不可控」,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掌握能控制的,即使成果不如意也问心无愧。不可控的是别人的想法,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主动释出善意、倾听与陪伴,相信对方能感受到,互相堆叠正能量才能长远发展关係。

2. 撰写日记:民众可透过撰写「快乐日记」与「感恩日记」,回想快乐及值得感恩的回忆,帮助血清素分泌,降低负面情绪。杨聪财认为,睡前是写日记的最佳时机,不仅能细细梳理思路,焦虑发作频率也会减少。

3. 以对的方式讚美孩子:青春期的孩子不但容易叛逆,情绪表现也更为複杂,动画中的「焦焦」正是青春期时大肆作乱的。杨聪财认为,孩子的个性「遗传佔 49%、环境佔 51% 」,早期父母担心孩子过度自信,不愿意正面讚美,反倒让孩子变得自卑。有了双亲给予的成就感,孩子会留下快乐情绪、产生多巴胺,成为良性循环。

而要如何肯定孩子,也是一门艺术。杨聪财提到,双亲讚美的应该是努力的过程,而非帐面上的成就。长期下来,能养成孩子的成长思维,而非古板的固定式思维。即使未来不慎失败,孩子也会自我调节,肯定途中经历过的风景,而不会陷入焦虑的恶性循环。

4. 注意「上四下四」:除了亲子之间的互动是门学问,杨聪财认为夫妻的相处模式,也会影响两人心情。他提到,根据英国一项夫妻研究,出门前四分钟与回家后四分钟,人脑仍处于上紧发条的状态,若再以家务事打扰,可能触发焦虑情绪。因此,「上四下四」期间避开敏感议题,就能维持良好的关係与互动模式。

5. 规律睡眠与运动:抵抗焦虑除了是个人挑战,也是家庭运动。杨聪财指出,晚上 11 点至上午 6 点是最佳休息时机,「活在地球上要懂得顺天」,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对身心也是一大助益。他举例,全家可以在晚上 10 点实施「收手机」计画,接下来试着让身体自己放鬆,想办法在躺下后 30 分钟入睡。清晨起床后,也可一起进行超慢跑,长辈减少肌少症风险,小孩则能强身健体。早睡安定思绪、早起运动提升多巴胺分泌,就能减少焦虑冒出的机会。

焦虑的呈现方式百百种,从孩子刚入学的分离焦虑,到成人因工作衍生的焦虑,各年龄层都可能受焦虑所苦。从生活小细节着手,加上家人的陪伴,长远下来会看见成长,用自己的力量跟焦虑说再见。

文/林亭、图/杨绍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