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编辑部
昨(12)日国内规模最大的台北马拉松登场,然而低温来袭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卫福部国健署提醒跑者与三高族群,务必做好保暖措施,并呼吁民众在冬季运动时遵守「身体保暖、充足热身、补充水分、调整时间」4大原则,帮助维持健康并降低对心血管及身体的伤害。
外出慢跑、洗澡都很危险? 少做1件事恐引起「血管扩张」
根据中央气象署气象预报资料显示,近期因东北季风增强,冷空气南下致使气温持续探低,中南部日夜温差更可达10度之多。国健署提醒,从寒冷户外进入室内后,应让身体逐步回暖再洗热水澡,避免温差过大引发血管扩张,特别是对于血管弹性差或心血管疾病患者。
洗完澡后也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刻进入较低温环境,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气温骤降和湿冷天气的交替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中风的风险,尤其是三高族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长者,更应提高警觉。
寒流晨跑超伤心血管? 国健署吁:跑前必做4件事
冬季是大型运动活动的旺季,针对冬季参加如马拉松或在清晨运动之民众,国健署吴昭军署长特别提醒,清晨运动不宜过早出门,运动时更要遵守「身体保暖、充足热身、补充水分、调整时间」4大原则,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安心运动不冒险:
.身体保暖:衣物分层穿着,随运动过程体温逐渐上升,逐层脱去一层衣物,避免流汗以致体温骤降。另外,运动后应立刻擦乾汗水,穿上保暖外套,以防着凉感冒。
.充足热身:运动前应充分暖身,如关节旋转运动、慢跑等动态暖身,可增加肌肉温度、促进血液流动,让肌肉与关节的活动度与延展性提升,预防运动伤害。冬季建议暖身时间比夏季的5-10分钟更久,约15-20分钟。
.补充水分:儘管是寒冷天气,身体仍会流失水分;而身体水分不足可能导致血液过于黏稠、流动性不佳并造成风险。运动时应适时补充温热开水,分多次且缓慢饮用,以避免胃胀等不适情形。户外活动时则建议每15分钟饮用200-300毫升温水;若活动超过1小时且有明显的喘与流汗,则需补充碳水化合物及电解质,避免饮用含高糖分、***或酒精成分之饮料。
.调整时间:「清晨」和「傍晚」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段,出入室内外也容易因低温会造成血管收缩,使血压上升,进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急性发作的机会,建议避开低温和温差较大的时段出门运动,并建议结伴而行相互关照。
最后,国健署提醒民众,应注意自身是否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等状况,在运动时务必多加提高警觉,外出时应告知亲友自身去向、目前有服用药物者应规律用药。一般民众运动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身体状况, 并谨记以上4大冬季运动健康原则,维持健康的同时也能降低心血管及身体的伤害。
资料来源:卫福部 国民健康署 – 冷气团来袭 冬季运动保心4招
延伸阅读:
慢跑鞋跟太厚伤膝盖? 穿「极简跑鞋」运动6个月 增强足部力量57%?
比超慢跑更健康? 医曝:「冲刺跑」助提升运动表现、延缓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