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植物肉和健康画上等号! 营养师教你避开3大地雷

时间:2024-12-16 20:59:41点击:83健康

【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报导】素食正夯,许多餐厅推出植物肉餐点,几可乱真,食药署药物食品安全週报提醒,为了使植物肉更具风味,在加工过程中多已调味,血压偏高族群食用时,应注意钠含量,再者,烹调时先试味道,再放入盐巴或调味料,避免造成身体过大负担。

选购植物肉也有学问 食药署解释5种素食类型

食药署指出,植物肉是用植物性原料加工製作的仿真肉品,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取代豆鱼蛋肉的低脂或中脂蛋白质类。部分植物肉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素食者难以摄取的维生素B12和铁,以增强营养价值。植物肉发展分为3阶段:

▸第1代为乾式挤压技术:使产品最终含水量较低、纤维较粗,通常需要经过2次加工才能成为完整的产品,主要以奶蛋结着成形。

▸第2代为湿式挤压技术:与第一代完全相反,成品含水量高、纤维较细,适合直接调理使用。

▸第3代为低剪切多维素肉成型技术:成品的纤维肌理、质地更接近真肉肌束,可以直接调理。

食药署提醒,植物肉若宣称素食,则须在产品外包装上依照素食食品种类,显着标示全素或纯素(不含奶蛋、五辛)、蛋素(全素或纯素及蛋製品)、奶素(全素或纯素与奶製品)、奶蛋素(全素或纯素及奶蛋製品)、植物五辛素(五辛或可含奶蛋製品),消费者选购时务必详阅细外包装,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植物肉也有地雷? 营养师教你避开3大健康风险

营养师侯沂铮于脸书专页「30+轻熟龄临床营养师 侯沂铮博士」贴文指出,植物肉为代替真肉的一项创新选择,但仍有需要3点需要注意之处。

1.选择天然色素:选择用天然色素(像甜菜根或红麴)的植物肉,远离人工添加物。

2.减盐低钠:烹调时少加盐,健康更有保障。

3.注意标示:注意素食标示,例如全素、蛋素、奶素、奶蛋素等,确保产品符合自身需求。

侯沂铮表示,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採购植物肉时务必注意营养成分标示,包括,「饱和脂肪」和「钠含量」,100克市售植物肉汉堡,饱和脂肪含量就有0.7-7.1克,和猪绞肉差不多,一不小心就摄取过多热量了。

# 首图来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报导
▸忧郁症陪伴者常遇5大困境 OverBlue分享陪伴心路历程
▸讲座报名/解密失智症警讯! 精神科专家教应对与照护

就❤NOW健康:社群│ 影音│ 官网│ 医级邦│ 健康安妞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