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施春美/台北报导
▲透过饮食控制、运动来减重,可以逆转脂肪肝。(图/Pixabay)
脂肪肝会增加肝硬化、肝癌的机率,而透过饮食控制、运动来减重,可以逆转脂肪肝。胃肠肝胆科医师李柏贤表示,一项动物研究发现,相较于晨运,夜跑更能改善脂肪肝,且能调节肠道菌丛,且减重效果更好。他并提醒,最近天冷,民众若要出门运动务必注意保暖,且要穿着显眼反光的衣物,并注意交通安全。
林口长庚胃肠肝胆科副教授李柏贤在其脸书表示,本月发表于《松果体研究杂誌》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影响因子8.3分)的一项研究指出,相较于早晨运动,晚上运动更能改善脂肪肝,且能丰富肠道健康微菌丛。
针对夜跑如何改善脂肪肝,他表示,该研究是来自荷兰莱顿大学的小鼠实验,研究团队发现「夜间运动比白天运动更能显着减少肝脏脂肪变性」。虽然白天或晚上运动都能改善肝脏发炎和纤维化,但是晚上运动能更有效减少体重增加、抑制肥胖,还能有效降低肝脏脂肪堆积,改善代谢功能障碍的相关脂肪性肝疾病(MASLD,以前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 NASH)。
该研究进一步指出,夜跑的效果可能是透过调节肠道-肝脏轴机制来实现的。
李柏贤表示,该研究指出,肠道菌群是关键。研究显示,夜跑能重塑肠道菌群,增加乳酸菌、厚壁菌门等益生菌的比例,同时提升短链脂肪酸(SCFA)生产者的菌丛丰富度。
更有趣的是,为了验证此结果差异是因为肠道菌丛改变导致,团队透过粪便微菌丛移植(FMT),结果发现,被植入夜间运动老鼠菌丛的小鼠,其体重和脂肪量增加显着减少,且三酸甘油脂和总胆固醇下降、MASLD严重度下降、肝脏脂肪堆积减少。这些结果证实了夜间运动是透过改变肠道微菌丛而影响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