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陈郁茹/台北报导】下周将迎来「冬至」,许多人会与亲朋好友一起吃汤圆庆祝,但糯米製成的汤圆质地黏稠,吃多易有消化问题,TFC台北生殖中心中医师李和蓁表示,製作甜汤时可加入陈皮、生姜等食材熬煮,既能补养气血,还能促进消化。她也提到,因今年暖冬较适合平补,尤其备孕女性需避免过补,因此建议大家应先了解自身体质(寒、热、虚、实),以避免补错更伤身。
冬至汤圆新吃法! 换汤底加药材促健康
冬至是1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1天,冬至过后白天将逐渐延长,象徵阳气的回升。李和蓁指出,「冬至一阳生」是中医的说法,代表人体阳气初动,是1年新气的开始,把握这段时间精心调养,有助于祛病延年。
虽然「吃汤圆长1岁」是省内冬至的传统习俗,但汤圆不易消化,李和蓁建议,若要吃汤圆,可以加入桂圆、红枣、陈皮、生姜等食材来熬煮甜汤。桂圆能补血、红枣补脾气,陈皮、生姜则调理胃部、助消化;若担心糖分摄取过多,可以将汤底换成牛奶或豆浆,降低加工糖的摄取,又能维持美味。
今年冬至如何吃? 别再选择麻油鸡、姜母鸭了
冬至气候寒冷,民众常选择姜母鸭等进补食品,李和蓁坦言,今年算是暖冬,温补类的药膳,像是十全大补汤、麻油鸡、姜母鸭,以今年12月依旧偏热的气候来看,比较不适合食用。
李和蓁建议,民众今年以平补即可,避免採用过于热性的食材,而是选择 食用豆类(如豆浆、豆腐)、山药、莲子、玉竹、杜仲等製成四神汤、杜仲乌骨鸡汤或银耳莲子汤。至于有备孕、养卵的妇女,则可食用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杜仲茶、鸡蛋、红枣、枸杞等滋阴的食物。
「进补大原则要看个人体质!」李和蓁强调,体质分有寒、热、虚、实4类,体质湿热者可用凉补来取代,避免过补导致上火,而出现痘痘、便祕等症状;虚寒体质者则以温补方式养生。若对自己体质不确定,应先行谘询专业中医师,以免补错更伤身。
# 首图来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