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罹大肠癌!工程师最爱吃牛排、加工肉 医:脱不了关係

时间:2024-12-15 08:59:11点击:52健康

一名35岁工程师罹患大肠癌第三期,不料手术后又併发肝脏转移,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医师透露,该名男子是典型的肉食主义者,无肉不欢,且最喜欢吃牛排、牛肉麵,或是培根、香肠等加工肉品,「这些都跟他的大肠癌脱不了关係。」

一名35岁的工程师罹患大肠癌第3期,是肉食主义者。(示意图/资料照)

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在脸书提到,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加工肉品,像是培根、香肠、腊肉、热狗、火腿等列为一级致癌物,而未加工红肉,例如牛肉、猪肉、羊肉、马肉等被列为二A级可能致癌物。所谓的一级致癌物是证据确定对人体显着致癌,而二A级是对动物确定具有致癌性,但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刘博仁强调,一些流行病学调查认为红肉与大肠直肠癌、摄护腺癌、胰脏癌、胃癌、甚至是乳癌有关。

刘博仁表示,红肉之所以跟肿瘤有关,可能是因为里头的血红素(heme)、亚硝胺(nitrosamine)、多环芳香烃(polycyst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或是异环胺(heterocyclic amines, HCAs)等,其中血红素的铁因为会产生较高的自由基反应,可能跟细胞的癌变有关,另外,红肉过量油脂会刺激消化脂肪的胆酸分泌,而胆酸会被肠道坏菌转变成致癌的次级胆酸,这也是红肉可能致癌的机制之一。

加工肉品被列为一级致癌物。(示意图/取自pexels)

刘博仁说,姑且不论这些流行病学调查的準确性如何,最起码加工肉品能不碰就不碰,而红肉总量不要超过每星期500克,如果平均下来每天不要超过一个手掌大小的量。另外,每日一定要吃至少5份蔬菜以及至多2份水果,因为蔬菜包含了可溶性及非可溶性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内容物快速移动,降低红肉里头致癌物质与大肠黏膜接触时间,还可增加肠内良好菌相,帮助代谢致癌物质。

不过,有些癌友可能在接受化放疗时,会被医师提醒大量吃红肉来补血补体力。对此,刘博仁建议,可以先补充鸡蛋及白肉优先,例如去皮鸡肉、中小型深海鱼、虾肉等,加上足量的豆类穀类植物蛋白,如果此时血红素以及白血球仍然维持的不错,那当然就不必吃红肉了。除非化疗结束后,血红素降到10以下或是白血球降到3000以下,那再吃一些红肉来补充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