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生理痛困扰妳! 中医舒缓疼痛常用3穴位1次学起来

时间:2024-12-14 20:59:21点击:71健康

【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报导】「28岁的陈小姐,自初经开始就一直受生理痛困扰。近期生理痛加重,服用止痛药仍无法缓解,因而来中医门诊求诊。患者在就诊时,生理痛仍持续中。在针灸手部肺经孔最穴、足部血海泉等大穴后,当下就感觉生理痛明显缓解。并且在后续的疗程治疗中,生理痛分数也从原本的8分大幅下降到2分,患者感到不可思议。」

生理痛可能不只是子宫问题 四肢张力异常也可能是诱发主因

中医师吴文诚说明,就生理上而言,生理痛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子宫的过度收缩。子宫收缩的部分有其生理性,是为了将身体不要的子宫内膜完整排出,但当收缩的强度过大时,就会压迫到周边血管,使得子宫缺氧而生理痛。也因此在治疗的思考上,就必须往前去思考:「什么因素会容易诱发子宫在行经期的过度收缩?」

而当有这样考虑的时候,就一定会考虑的子宫与骨盆腔附近的相关肌群,而和骨盆有相关的肌群繁多,包含了核心肌群腹横肌、骨盆底肌群、横膈肌、束脊肌、腹内外斜肌与胸腰筋膜、下背椎状筋膜等,是这样众多肌群的协同出力与收缩,才能顺畅地完成经血排出的任务。

而当骨盆腔太紧,或相关的核心肌群失能时,都容易导致局部收缩的能力不佳,而导致需要子宫更用力的代偿性收缩,进一步的加重生理痛。吴文诚中医师在治疗类似长期惯性生理痛患者时,除了上述和骨盆有连接的肌肉筋膜以外,也都一定会评估延伸的四肢,包含了手腕、脚踝、大腿内收肌群、髂胫束、头皮等处,确认这些地方没有异常的转折会张力。身体其实是作为一个张力相连整理去回应环境的,所以当这些地方有潜藏的张力没有被发现时,都可能会成为生理痛的潜在影响因素。

当我们把这些潜在诱发子宫过度收缩的前段因素治疗的越乾净,自然生理痛的程度就会越低。而一般居家常见的生理痛缓解穴道等,如三阴交、阴陵泉,有部分治疗效果也来自这样的肌筋膜原理。比起反覆每个週期都吃止痛药缓解,甚至面临可能越吃越无效的窘境,从这个角度的治疗反而更治本,更能长久地解决困扰。

生理痛自救有妙招 中医分享3穴位助舒缓

1.百会穴:位在头顶正中央,先从两耳到头顶画一条横轴线,再从两眼中央往头顶画一条纵轴线,其交点就是百会穴。在中医各门派头皮针的定位中,百会穴都是很重要的定位点,也能非常忠实地呈现头皮紧绷的情形。若头皮有相关张力,即可透过此穴释放。

2.孔最穴:孔最穴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位在腕横纹上七寸,前手臂掌面拇指侧,太渊和尺泽的连线上。传统此穴对于生理痛治疗的记载很少,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但在临床治疗上对于就诊当下正在生理痛、下腹痉挛的患者,透过调整此穴的针刺深度,常常可以有当下止痛的奇效。各位患者在家中不妨一试。

3.血海穴:位在膝盖内侧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缘,能有效改善骨盆腔血流,校正子宫过度收缩的功能,深按易有痠胀感。如果在此处执行乾针治疗,常能引起明显的局部抽搐反应(local twitch response)而达到完整的治疗效果。

如果有相关困扰的患者,可以先居家按摩以下保健穴位,若发现改善程度有限,再就医看诊。

# 首图来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