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茜罹致死亡率最高的皮肤癌!医教你5招自我检测,早发现恶性黑色素瘤

时间:2024-12-14 14:59:26点击:73健康

资深媒体人、知名作家陈文茜日前透露肺腺癌复发,昨天深夜她在「文茜的世界周报 Sisy's World News」脸书粉专表示,切片之后发现不是原来多数医生判断的肺腺癌,而是更恶性的黑色素瘤,且是第4期已扩散到多个器官。

陈文茜2019年被诊断出肺腺癌后,2023年再遭遇白血症,此后即常在脸书分享抗病的心情,原以为病情趋于稳定,因长期服用类固醇,经美国医师提醒回国做进一步检查,发现疑似肺腺癌复发,且已转移到肝脏及骨盆腔。

当準备接受治疗时,有位名医告诉她「有千分之一的机会,可能是隐球菌感染,而非Cancer(癌症)。 」不过因为扩散太快,不符合常理。于是陈文茜决定接受百万分之一的切片手术,昨天结果出炉确诊罹患更恶性的「黑色素瘤」,而且已是第4期。

黑色素瘤是什么?

黑色素瘤是一种皮肤癌,发生率和发生形式和人种有关,白种人的发生率远高于黄种人和黑人。根据省内癌症网卫教文,黄种人黑色素瘤的好发部位与白种人不同,白种人好发于日晒部位,而黄种人以四肢末端居多,尤其特别好发手掌脚掌。

一般的皮肤癌以老年人居多,但黑色素瘤的年龄分布从小宝宝到老年人都有可能。临床上依其发生情形分成4种类型:

  •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阳光曝晒位置。
  • 表浅散播型黑色素瘤:西方人较常见,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男性常见于头颈于躯干,女性则易发生于下肢。
  • 结节型黑色素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发生年龄较轻。
  • 指端黑色素瘤:东方人最常见,易发生于手、足腹侧及指端下缘。

黑色素瘤致死率高,及早发现很重要

黑色素瘤早期可能与一般的痣看起来一模一样,但恶性度却名列前茅,早期治疗、早期切除不致于变得太棘手。若已经诊断确定是黑色素瘤,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订定不同的治疗计画,如只是位于皮肤表层,切除即可。如已经侵犯较深层皮肤,病灶切除后还要考虑做淋巴结廓清术。对于已有全身性转移的患者,要接受进一步的化学治疗或是放射线治疗。但目前大多数的黑色素瘤对这些治疗的反应并不理想,所以自我筛检更显重要,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马偕纪念医院皮肤科资深主治医师吴育弘表示,黑色素瘤虽然只佔省内皮肤癌7%左右,但是因为极易转移,恶性度高,而且对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的反应都有限,因此造成的死亡率很高,因此全世界皮肤科医师都致力于发展早期诊断,希望能藉由早期手术治疗来提高治癒率。

掌握「ABCDE」5原则自我检测

吴育弘强调,大多数的皮肤癌都可以从身体的皮肤外观观察变化,要了解皮肤肿块是否为良性或恶性的一个简易判别方式,对民众而言,可用简易的ABCDE 来自我筛检。ABCDE的英文分别为「Asymmetry」、「Border」、「Color」和「Diameter」、「Elevation」,中文意思为「不对称性」、「边缘」、「颜色」、「直径」和「隆起」。

  • A (asymmetry):不对称性。恶性肿瘤大多看起来不对称。
  • B (border):边缘。恶性肿瘤大多边缘不平滑、不规则。
  • C (color):颜色。恶性肿瘤大多边颜色不均匀。
  • D (diameter):大小。后天发生的肿瘤直径超过0.6公分要特别注意。
  • E (elevation):隆起。恶性肿瘤生长快速,会在数週至数个月内快速隆起。

他指出,皮肤位于身体最表面,因此皮肤癌最容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只要做好防晒,定期检查自己的皮肤,看看黑痣有没有变化,有问题时儘早请皮肤科医师诊治,就能避免黑色素瘤威胁自己宝贵的生命。

文/邱玉珍、图/巫俊郡、艾蜜莉

谘询医师:马偕纪念医院皮肤科资深主治医师吴育弘

参考资料:省内癌症防治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