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张慈恩报导】36岁的张先生(化名)是竹科知名科技大厂的中阶主管,常出现莫名的害怕与紧张感,因此被诊断为恐慌症,也曾接受过30多次的经颅磁刺激治疗仍未见病情好转,后来接受NIRS脑功能检查后,才发现罹患的是躁郁症,接受治疗后,症状大幅改善并可回归正常生活。身心医学诊所院长周伯翰表示,忧郁症、躁郁症、恐慌症其实都是精神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三种病症确实有许多共同的症状,目前临床上多靠医师问诊跟患者主诉症状来进行判定,确实容易造成误判的情况,导致病情未能即时有效获得控制,延误治疗黄金期。
躁郁症患者半数未求助!专家:精準诊断是关键
据统计,全台约30万人深受躁郁症所扰,其中高达5成以上患者没有求助或接受治疗。患者在躁期可能感到情绪兴奋、精力旺盛、睡眠需求减少、行为冲动。至于在郁期则表现为沮丧、失去兴趣、精神疲惫、睡眠困难等症状;其中郁期往往对患者的个人生活、工作带来巨大的痛苦负担。周伯翰院长表示,约有60%的躁郁症患者常被误当忧郁症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精準诊断在临床上相当重要。
新竹科学园区职场霸凌事件时有耳闻,根据行政院《重要性别统计资料库》数据显示,全台精神疾病门诊件数正逐年增加中,2022年和2016年相比,複合年均成长率为4.8%,其中新竹市又以6.2%的成长率,勇夺全台第一,足见新竹市不仅仅是全台「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台精神压力最大的城市。周伯翰坦言,诊间收治的患者有逾半数都是人人称羡的科技新贵,多数更是来自数一数二的知名科技大厂,许多人也像上述个案一样,因职场上的高工时、高压力而导致精神状况明显出现问题。
先诊断再治疗!近80%患者症状显着改善
周伯翰进一步说明,目前临床上仍仰赖忧郁症筛检量表评估、搭配医师问诊,以及患者自我描述症状来进行病症判断,他希望能够将『精準诊断』的概念导入,引进NIRS脑功能检查,其原理是利用近红外光侦测大脑前额叶在执行语言测验时的活性,来区别患者到底是罹患忧郁症、躁郁症还是思觉失调症。因患者多来自园区,身为高知识分子的他们即便是就医,也十分相信科学化的数据分析与论证,且不希望因为病情误判而影响病情,因此约有7成的患者都会要求先进行NIRS脑功能检查后再接受相关治疗,经过NIRS脑功能检查后,确实有近80%的患者在结合药物治疗与非侵入性的脑刺激治疗后,都可获得显着的症状缓解与改善。
不仅仅是着重精準治疗,为了更优异的精準治疗效果,诊所引进新式重複式经颅磁刺激治疗系统,周伯翰解释新式治疗系统属于深部经颅磁刺激(Deep TMS,简称dTMS),相较传统TMS仪器可同时刺激到大脑其他区域,达到更广泛与更深层的刺激範围,这是一种特别且无法替代的治疗模式。
研究指出dTMS缓解患者忧郁症状
2021年卫福部正式准许dTMS可用于重度忧郁症治疗应用,所谓的dTMS是藉由磁力线圈引起短暂、連续且规律的重複性电磁脉冲,使磁场经由头颅到达大脑皮质,透过电流变化得以重複刺激失调的脑区域与神经活动,进而造成大脑神经迴路发生变化,根据2020年美国哈佛大学团队研究指出,针对不同忧郁症类型的患者症状,需要刺激的大脑前额叶位置不尽相同,因此透过dTMS广泛刺激大脑前额叶的特性,可以同时针对忧郁症患者不同类型的症状进行刺激,达到提升忧郁症状改善的速度与疗效的目的。